
标题: 真不想看到到香港变成这样 [打印本页]
作者: 黄柏茹 时间: 2019-8-13 20:54 标题: 真不想看到到香港变成这样
本帖最后由 黄柏茹 于 2019-8-13 21:07 编辑
天天都看报道,希望能早日安定。
在香港生活的你们,生活是否受到影响?
作者: 明珠沐阳 时间: 2019-8-13 22:23
2019国庆节,建国70周年。国庆节之前,肯定可以稳定下来了。
作者: 黄柏茹 时间: 2019-8-13 23:32
2019国庆节,建国70周年。国庆节之前,肯定可以稳定下来了。
明珠沐阳 发表于 2019-8-13 22:23 
才发现是70周年,这该会大庆祝吧,祝祖国繁荣昌盛!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09:30
我們判斷是非黑白,是需要參照多方面的角度資訊,才有能力開始思考,如果你們的資訊只能從官方單方面獲得,然後以為那就是事實的全部,很遺憾,我身在那個地方,對照內地的新聞報導角度,我會告訴你,你看到的許多都是非常片面,斷章取義的資料。
這次社會運動,不是爭取港獨;許多市民認為警察比示威者更可怕更暴力。
那個家長道歉,也許上許多警一窩蜂衝入家裡,老人家無助,以為道歉就能平息事件;但我聽到是更多不少家屬控訴警察的消息。
作者: 黄柏茹 时间: 2019-8-14 09:36
我們判斷是非黑白,是需要參照多方面的角度資訊,才有能力開始思考,如果你們的資訊只能從官方單方面獲得, ...
寶寶 发表于 2019-8-14 09:30 
你说的对,应该多角度参照的。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09:43
(轉載)原來真係好多人唔明
警察做卧底執法是沒有問題,#不過扮成示威者去做出激烈衝突,引發示威者情緒,然後捉左人之後再將攻擊性武器放入被捕人士背包插贜嫁禍,就大有問題!
警察放催淚彈驅趕人群是沒有問題,#不過用過期催淚彈,催淚彈射埋去醫護人員阻礙救援工作,射向民居又或將催淚彈直接打向人體,及射催淚彈入地鐵站室內造成毒氣室,就大有問題!
警察用布袋子彈驅趕人群是沒有問題,#不過近距離10米headshot打頭,就大有問題!
警察要跟黑社會攞料沒有問題,#不過串通黑社會,任由黑社會打人,見到黑社會打人就包庇及失去警踪,就大有問題!
☝️以上4點,我以為理應是所有香港人也能夠明白既道理,原來都要三番四次去講解,現在打了文字,方便大家直接 copy and paste 使用。
☝️現在我們那邊的訴求就是建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委任德高望重的人公平公正公開公義地審理所有人(包括示威者、警方、政客),示威者都同意,市民也希望有這樣的獨立機關,但政府不同意?為什麼? 是因為有不見得光的事?
作者: 快乐就是我 时间: 2019-8-14 09:56
早点安定下来,我还去香港玩呢!
薛定谔的猫,双方都可参照!香港同胞看到的是不是片面的呢?也是别人想给你们看的呢!?不言而喻!大前提是,香港是中国的,我们要爱国,有国才有家!
现在资讯这么发达,我们看到的都是完整版!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0:12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14 10:16 编辑
回复 9# 快乐就是我
我身在這個地方,怎會比城外的人更不清楚事件?
網絡是發達,你真的能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資訊嗎?
有很多資訊你們是被阻隔了,你看到的資訊只是片面由某個立場的媒體曬選後給你看的。
我也愛中國,也愛香港,也希望香港繁榮穩定。 示威的群眾沒有説香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0:18
你说的对,应该多角度参照的。
黄柏茹 发表于 2019-8-14 09:36 
歡迎你透過不同渠道認識資訊,讓我們建立全面的判斷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0:21
早点安定下来,我还去香港玩呢!
薛定谔的猫,双方都可参照!香港同胞看到的是不是片面的呢?也是别人想给 ...
快乐就是我 发表于 2019-8-14 09:56 
香港歡迎「快樂就是我」,你來到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角度的報導,世界原來是這麼大。
作者: penguin47 时间: 2019-8-14 10:54
其實大家都愛國的, 個個都在追求公平, 公正, 穩定, 和諧的生活.
作者: 熊老師 时间: 2019-8-14 12:50
寶寶好姐姐, 快樂就是我 目前住在風水寶地四川, 國泰民安中, 她很少到訪香港, 主要是閱讀人民日報增加善知識, 而妳長居香港, 不缺世界觸覺, 妳能百忙中抽些時間, 把最近2個月的圖片, 新聞以及官方如何失信於7百萬香港人的說法貼上來, 這兒是台灣平台, 說話開放性比較大, 我們很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為何內地報導跟香港的不同, 真是莫名其妙。
作者: wljmxy 时间: 2019-8-14 13:23
要不是听宝宝说还不知道事实是这样的。看来真的要看全面。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作者: wljmxy 时间: 2019-8-14 13:35
我爱我的祖国,也希望香港繁荣稳定。希望这次事件早日平息。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4:54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14 14:59 编辑
逃犯條例的起點 2018年初,香港人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同來旅遊的懷孕女友,並棄屍後台回香港,雖然加害者與受害者皆為香港人民,但台灣和香港並無引渡條款,造成即便當事人認罪,香港法院卻無法進行判決的窘境,最後只能以民事洗黑錢為由,判定陳男入獄29個月,完全無法對刑事刑責下達審判。
也因台港兩地無引渡協議,士林地方法院僅能發表時效長達37年的通緝,香港政府以此為由,推動《逃犯條例》的修法。
《逃犯條例》是什麼? 所謂《逃犯條例》,是指香港現行和包含印度、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等 19 個國家簽有的「逃犯移交」協議。和香港往來相對密切的大陸、澳門、台灣、泰國、日本…等並未列入。
但此次修法,香港政府提出,在嚴重罪行的情況下,包括:謀殺、性犯罪、販毒、貪汙、走私、非法入境…等 37 項罪刑,香港都可以在未簽訂「逃犯移交」協議下,移交在港罪犯到其他犯罪管轄國家或地區,包含中國大陸。
審查與移送規則的潛藏危機 香港政府強推逃犯條例修法,已經完成一、二讀,不僅香港本地人士起意抗爭,美國、歐盟也採高度關切態度。因為一旦立法成功,在香港的台商,台灣人,外國人與香港人,將陷入被中共引渡,審判與管轄的不安風險之中。
《逃犯條例》備受爭議的一點在於,通過後,未來後決定是否移交逃犯的權力從原本需要香港立法會同意,轉變成不需經過代議制度的審查,只需香港特首及法庭同意能將逃犯移交給中國,而香港特首實際上多為中國政府所指派。
香港特首既為中國官方遣派,自然被認為會遵循中國意見。而香港法庭在《逃犯條例》的規則下,是不具調查權力的,只能倚靠中國政府提供的「表面證據」審核。
图片附件: imagesB00YK250.jpg (2019-8-14 14:48, 10.92 KB) / 下载次数 114
http://masterxiong.joinbbs.net/attachment.php?aid=11030&k=97bba5e61f272868548aa94e670759a6&t=1752974442&sid=mqsSdP

图片附件: imagesAT7SP3US.jpg (2019-8-14 14:49, 20.44 KB) / 下载次数 95
http://masterxiong.joinbbs.net/attachment.php?aid=11031&k=7801cfc866eacaa42721e725dee3702d&t=1752974442&sid=mqsSdP

图片附件: imagesT8MPNUUU.jpg (2019-8-14 14:55, 13.73 KB) / 下载次数 106
http://masterxiong.joinbbs.net/attachment.php?aid=11032&k=3ddc63fa63a7f0c8363f303327cf62c9&t=1752974442&sid=mqsSdP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5:06
美國之音 2019年7月16日 : 港人反逃犯條例修訂抗爭遍地開花 進入長期僵持狀態
香港人反對可將港人引渡到中國大陸的“逃犯條例”修訂案的“反送中”抗爭,目前進入“遍地開花”狀態以及似乎看不到結果的僵持階段。進入7月以來,港人的抗爭走入港島之外的九龍、上水和沙田,並呈現出與以往有組織的抗爭不同的特點。
香港6.9一百萬人白衣遊行、6.12包圍立法會、6.16兩百萬人黑衣遊行等,多是由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和部署。而更早的2014年的佔中運動更是從始至終都有嚴密的組織和領導。
網上自發行動
由於特首林鄭月娥只以修訂案“壽終正寢”來應付港人提出的撤回修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撤回暴動定性、釋放及撤銷示威者控罪,以及雙普選的五大訴求,香港年輕的線民發起將抗爭引入全港18個區的地區大遊行,希望轉入長期持久的抗爭,喚醒更多的港人。
同時,反送中抗爭也進入沒有政黨或團體的所謂“大台”領導的狀態,完全靠網友在連登網上商討和辯論,形成共識並發佈消息,然後再通過臉書、電報等社媒群組廣泛傳播。活動的組織以及提供飲水、急救等後勤物質或服務,則依賴志願義工和社會捐獻,以及或需的網上眾籌。
據義工介紹,這種做法方便許多以往很少上街抗議的民眾可以就近參加抗爭,似乎很有效果。
組織者表示,7.7九龍大遊行吸引了23萬人,7.14沙田大遊行有11萬5千人,就連最遠的靠近深圳的7.13“光復上水”也有幾萬人參加。
不願失去自由
幾位星期天沙田大遊行的大學生“糾察”表示,港人目前極為憤怒,遠超2014年的佔中時期。其中一位說,佔中是要爭取真普選,爭不到至少沒有損害。而此後港府配合北京一步步侵蝕港人的自由,包括剝奪參選資格、取消民選議員資格、嚴厲打壓和檢控和平的占中組織者和示威者等。而這次逃犯條例修訂,更是將讓港人失去本來已剩不多的自由。
他強調,這次港人意識到了危機,到了憤怒的總爆發,因為不出來抗爭,未來可能連抗爭的機會都沒有了。
一位香港大學生說:“現在可以見到,逃犯條例修訂還沒通過,我們香港員警已經跟大陸的公安沒有分別了。如果這個修訂通過以後,我們香港人的自由就會不斷被剝奪。”
另一位大學生說:“因為在香港我們都習慣了我們的自由、言論自由,我們不滿政府可以說出來。但是這個逃犯條例修訂一出的話,可能我們說出一點點的不滿,會遭到警告,或被逼送去中國呀。所以,我們都非常擔心我們香港不再有以前的自由。”
深層次矛盾:普選
特首林鄭月娥7月9日在宣佈逃犯條例修訂“壽終正寢”的同時,提到需要解決香港社會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不過給出的答案仍是聚焦經濟、改善民生,為市民解決困難。
這幾位大學生表示,對於他們來說,社會深層次的矛盾就是港人至今被剝奪基本法保證的普選特首和立法會議員的“雙普選”權利。不是港人選出的特首和立法會不可能直接向市民負責,只能聽命於北京,偏向大房地產商。
這位大學生說:“特首,甚至官員由我們選出,當然是聽從我們的民意。如果有普選,真正的普選,我們的民生問題不就可以輕鬆地解決了嗎?問題的重點是,他們根本就不聽取民意。之前的一百萬人、兩百萬人,她都根本沒有理我們。他們就像對我們看不見一樣的。”
抗爭或被“暴力化”
7月的幾次地區遊行結束後,都有一些示威者繼續留下來抗議,招致警方強行清場,造成警民嚴重衝突、多人受傷,許多人被逮捕。而後警方和特區政府都出面譴責示威者的“暴力”。
自示威者在7.1衝擊立法會,並在員警突然撤走後“佔領”立法會幾個小時,造成一些損毀後,便有一些“陰謀論”的批評,質疑警方故意放“空城計”給示威者進立法會破壞,造成輿論“暴徒”印象,借此改變社會主流民意和輿論關注的焦點。
儘管警方不斷強調合理執法,但還是受到質疑在7.7旺角和7.13上水清場過程不合理使用武力,不當驅趕示威者和媒體。
而在沙田遊行後的警民對峙中,警方再次被批評封鎖路口,將示威者逼進新城市廣場。示威者原本可以從港鐵入口離開,但入口卻被封。而進入新城市廣場清場的警力又明顯不足,在與更多示威 者的衝突中,造成很多人受傷,其中包括十多位警員。
有分析認為,警方強力清場的一個目的似乎是不怕出現“暴力”場景,因為這樣的畫面久而久之會造成民意的扭轉,損害“反送中”抗爭。
图片附件: images128MNWA0.jpg (2019-8-14 15:05, 13.8 KB) / 下载次数 103
http://masterxiong.joinbbs.net/attachment.php?aid=11033&k=ac8122381a53c79a09b8c502c931777a&t=1752974442&sid=mqsSdP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5:14
香港逃犯條例遊行:民陣稱近200萬人參與,再次破紀錄- BBC News 中文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5:20

https://resource01.ulifestyle.co ... 01_a_20190617_L.jpg
http://chinese.efreenews.com/sto ... ea1c9e0a556ad4e.jpg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8:52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14 19:03 编辑
2019-08-02 19:55聯合報 記者李仲維╱即時報導
香港公務員集會提出五大訴求 人潮蔓延至對面馬路
香港公務員晚上7時在遮打花園發起集會,主題是「公僕仝人、與民同行」,提出五大訴求,包括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撤銷所有抗爭者控罪等。集會還沒開始,參加者已坐滿遮打花園,還蔓延到對面馬路。
綜合港媒報導,根據大會流程,有不同界別人士將上台分享對反修例事件的看法,包括現職公務員,以及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等前官員。
參與集會的海關職員張生先表示,在執行職務時會不偏不倚,對政府政策絕對忠誠,但作為一個公務員之前,他首先是一個香港人,所以也要對香港市民忠誠。他稱,近期香港連和平集會的權利也逐漸被剝削,因為要趁這次出來集會,認為公務員下班後參與集會,不會影響政治中立。
除了公務員之外,香港醫護界下午6時也在愛丁堡廣場發起集會,任職專職醫療人員的林小姐表示,近日有在街頭參與急救工作,留意到警方阻礙醫護人員工作,特別是推進防線期間,漠視醫護人員正醫治傷者,只好將傷者抬離現場,擔心警方繼續推進會讓傷者傷勢惡化。對於有護士被控暴動罪,她認為警方製造白色恐怖,意圖讓醫護不敢再上街守護生命。
林小姐表示,會參與下周一的罷工行動,她指自己罷工並不會影響病人服務,認為自己需要負起道德責任,「示威者可以為港人擋子彈,為何我們不可以為他們付出?」
公立醫院醫生王先生說,不想再有暴力事件發生,希望政府回應市民訴求。他說,有醫護人員到示威現場幫助傷者,希望警方不要拘捕無辜的醫療義工,不要散播白色恐怖。
在公務員正參加反《逃犯條例》修訂集會的同時,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高官傍晚則現身尖沙嘴文化中心出席九龍社團聯會舉辦的慶祝酒會,但林鄭月娥並未回應記者提問。
林鄭月娥到場前,約20名身穿黑衣的民眾在場等候。他們在林鄭月娥到達後上前包圍,並大叫釋放義士等口號,但她沒有回應,在安全人員護送下面帶微笑繼續前行。現場有大批保安及軍裝警察戒備。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19:14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14 19:16 编辑
多間醫院醫護人員靜坐抗警暴 醫生:示威者傷勢越見嚴重 遲早有人死
資料來源: http://news.memehk.com/posts/20832
2019年08月13日 17時21分
瑪麗醫院、屯門醫院、伊利莎伯醫院、北區醫院、九龍醫院等多間醫院的醫護人員今日發起靜坐,抗議警方在執勤期間使用過分武力,不同醫院都有過百名醫護人員參與,大部份參與人員紗布或手遮蓋右眼,抗議有少女在示威現場懷疑被警員射傷眼部。伊利莎伯醫院發起黃醫生指,留意到近日在警方行動中受傷的示威者,傷勢越見嚴重,認為若事態繼續發展,有人死亡是遲早的事。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等都有出席靜坐。何柏良及袁國勇接受訪問時均認為需要成立有公信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何認為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任何人犯錯都需要調查,警察是有公權力的人,有責任面對公眾和傳媒的監察,不明白政府為何說警方不能調查。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4 22:31
回复 23# wangxiuli
大家都很傷感
作者: penguin47 时间: 2019-8-15 09:14
好复杂,也许香港那边反对的是政府官员的胡作非为与不作为,并无反中国,搞独立。只是到了内地,就被贴加了 ...
wangxiuli 发表于 2019-8-14 22:27 
對啊, 只是覺得長官做錯了, 民眾想改正長官的錯. 讓大家都重上正軌, 繼續過安穩生活.
作者: penguin47 时间: 2019-8-15 12:42
水要用錢買的, 你以為是送的嗎?
http://www.dooo.cc/2015/03/34892.shtml
因此,如今香港的用水局面,无非是一个经济博弈的结果。如果东江水价进一步上涨,以至于超过了海水淡化的价格,那香港自然会逐渐脱离东江供水,转而兴建大量的海水淡化厂。港府之所以仍然依赖东江水,就是认为它依然“有利可图”。再说了,港府与广东政府的购水合同并不是永久性的,如果觉得过高,大可下次续约的时候重新谈判。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内地向香港供水,也并不是什么单纯的“施恩”。如今东江水供港业务主要归于香港上市公司粤海投资旗下,从该公司年报来看,向香港卖水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每年收入近40亿港元,税前利润则接近30亿,利率高达75%。当然,这个利润也可能有所夸大,因为整个东深供水工程的“成本”并不能在它的财报上反应出来。换句话说,当年政府开发建设整个供水工程,其中的开发费用、沿路的维护、拆迁、地价等等最大头的花费,都没有被记到“粤海投资”这个公司名下,现在这个公司仅仅是“坐收其成”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毕竟也是赚了不少钱,算是各有所得吧。所以很有趣的是,关于购买东江水的合同,其实两地政府都觉得非常满意,反而是两地的人民都非常不满,以致互相骂战。
公平地说,在东江供水的问题上,内地以前确实帮助过香港,但到了今天,两地更多地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既不存在什么“恩惠”,也不存在刻意的“敲诈”。为此天天吵架,今天我威胁要“断水”,明天你骂我是“蝗虫”,这种行为只能进一步加深两地人民的矛盾,又有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5 13:09
是的,但的确有部分人就是想“港独”,这是所有中国人都接受不了的。不敢报道是怕内地民众情绪过激吧!大 ...
蓝云蓝云 发表于 2019-8-15 11:28 
我是住在那裡的, 事件觸動全港市民的神經, 事件好似跟港獨撤不上關係,也不明白為何會扯上關係。這個情況就似丈夫要求太太要關心家庭,但丈夫卻被女家指責男方要出軌,要離婚一樣無辜。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5 13:13
01觀點
撰文:[url=]香港01[/url]
2017-11-22 19:10最後更新日期:2017-11-22 19:10
縱然港人多番要求修改東江水計價方式,但結果卻令人失望。政府剛公布未來三年付費協議沿用的「統包總額」方式,水價加幅近7%。供水協議最快要到 2020 年才能再作修訂,該方案將提交立法會討論。現行香港的購水價格比同用東江水的廣東省城市高一大截,另外,由於使用「統包總額」方式購水,經常導致浪費。內地發展急速,對水資源需求甚殷,香港長期依賴東江水對其他城市也不公平。香港主事官員顯然沒有為港人爭取最大權益,立法會議員和市民必須督促政府交代,為何屢次受制於粵方
同一水源 港粵水價天壤之別
政府在11月21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2018至2020年的新東江水供水協議維持「統包總額」方式,水價總計約144億元,較現時合約增加7%。
這份供水合約是不平等條約。首先,港人要繳付不合理的水價。在2012至2016年,香港購入水價為約每立方米5元,東莞和深圳的水價不足1元,相差約6倍。港府只解釋東江水的價格調整參照營運成本、人民幣兌港幣匯率,以及粵港兩地有關物價指數的變化,但沒有解釋香港購水價拋離其他城市的原因。再者,香港早於1989年和1998年分別額外預繳15.8億元及免息貸款23.6億元,以協助廣東省進行東深供水系統的擴建工程。近年政府曾經指出「廣東省當局負責運作、維修及保養內地的東江水輸水管道」,依此推論,香港不用額外支付內地水道的成本,更難解釋地方差異。
統包總額推高水價 且易浪費
思匯政策研究所主席歐陽杞浚的解釋更有說服力,即港方水價包含優先購買權,保證優先獲得食水供應。然而,這個優先權,對粵港雙方人民皆不公平,也浪費食水。
此優先購買權,體現在「統包總額」方式,即預定供港水量上限及總水價。不公平的地方在於,無論水額是否盡用,香港仍須付出協定金額。那邊廂, 東莞、深圳購水是「按量付款」。
東江水目前佔本港食水供應約七至八成,是重要來源。統包總額確保港方有足夠供水量,有其好處。然而,觀乎過往十年經驗,除了2011年外,東江水年均實際供水量比預定的8.2億立方米低於一成。另有統計顯示,近十年被浪費的東江水,達11億立方米,超過一年供水量。兩者合計,港人就白付數以十億元的公帑。此外,因為水量過盛,港府也沒有節省用水、提高水資源效益的動力。
兩地人民皆受損 唯有供水企業得益
再者,粵港地理位置相近,如果出現旱情,兩地同受影響。港方屆時也不應佔去減少的東江水量。在2009年,因為內地旱災,港府提出減少供水,卻因為協議規限預留配額給港方,好意「不得要領」,水資源未得善用。
可以想像,如果東江集水能力下降,耗水量隨著城市發展增加,或者再出現旱情,但協議依舊的話,水源競爭勢必挑起兩地民間磨擦,得益者只是負責供水的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智庫「香港願景」去年的報告估算,該企業對港供水的實際毛利率,至少達六成,遠較其他地區高,是賺錢支柱,因此有相當誘因維持現時供水協議。
港府談判屢屢陷弱勢 皆因缺談判籌碼
過往,港府官員在跟粵方商討供水安排,往往處於下風。例如在1996年提出凍結供水量被拒,2002、2003年,港府極力要求粵方調低水價失敗。2006年的「統包總額」稍為控制浪費總量但無力控制水價。近年港人抱怨水價太貴、水質轉差、水塘滿溢,並非一時三刻的事。事實上,政府也羅列多項問題,例如對香港供水穩定性的影響、粵方在規劃每年用電量的運作安排、釐定固定金額及用以計算浮動金額的單位價格等。
港府問責官員及高級公務員早知問題複雜,好應該盡早與粵方磋商,並爭取更佳協議。怎料,政府在本年初才商討,更因接近年底,時間不夠而延續舊協議。這表示港府輕視食水問題,疏於準備。
歸根究柢,是港府官員缺乏談判籌碼和手腕,例如堅實的增加水源方案,減少依賴東江水,增強實力。尤有甚者,港府自我設限,估計「按量付費」的最終支付款額會較「統包總額」方式為高。粵方見狀更難跟港方妥協。
必須反思勢弱因由 港粵談判展實力
是故,港府必須反思談判失敗的原因,向立法會及公眾交代。港府稱雙方會就2020 年後供水協議的付費方式進一步討論。依據眼前形勢,最有力達致調整供水安排,降低水價的條件,莫過於減少東江水佔水供應比重,加強生產「再生水」,減少水管滲漏,加入水質要求為定價條件,以及監督興建海水化淡廠進度,務求在2020至2021年度啟用。政府也應研究如何儲存蓄洪池的雨水,免得白流大海。
新加坡政府早於2000年初期,已經降低輸入食水的比例至約一半,並繼續致力減少。該國期望在2030年,再生水和海水化淡可以應付最多85%的需求。香港也有能力供水自主。水是香港的命脈,我們需要充足水量,同時要確保多元化水源,善用公帑。現時七至八成的水需求來自東江水,供水容易受粵方左右,增加經濟和安全風險,同時為廣東城市帶來供水壓力。政府應把握機會,展現新風,洗脫因循慣習,用行動明志,為港人爭取合理而顧及粵方人民的購水條件。
作者: 黄柏茹 时间: 2019-8-15 19:08
回复 1# 黄柏茹
本意纯属关心,无意在此引发讨论,如果方便的话,还是请管理员删除此帖吧,望各位亲理解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5 21:47
回复 黄柏茹
本意纯属关心,无意在此引发讨论,如果方便的话,还是请管理员删除此帖吧,望各位亲理 ...
黄柏茹 发表于 2019-8-15 19:08 
大家都是纯粹交流分享所见所闻,没有争吵噢,很和谐,一切情绪都是内心,心无挂碍,没有不和喔
作者: penguin47 时间: 2019-8-16 15:20
本帖最后由 penguin47 于 2019-8-16 15:26 编辑
回复 37# 走过那片绿
因為警員都沒有配帶委任證和出示警員編號, 所以監警會沒有辦法去調查.
而且, 無綫新聞, 人人都知是cctvb, 不知你明不明白是甚麼意思.
作者: penguin47 时间: 2019-8-16 15:23
逃犯條例】張達明:所有警員須出示委任證 先知會所涉罪行才拘捕 (16:38)
監警會前委員、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資料圖片)
圖1之1 - 監警會前委員、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資料圖片)
監警會前委員、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今(12日)在facebook發帖文指出,所有警員必須出示委任證,並需先知會疑犯才採取拘捕,否則即使有合理理由,是次拘捕亦會不合法;而若有市民報案稱有警員干犯刑事罪行,只要有足夠的基本證據,警方便應進行刑事調查,並非以投訴調查來處理。他反問警方是否因現在是非常時期,故不需遵守有關的法律規定。
相關報道︰警疑喬裝示威者拉人 無戴委任證避答身分
擔任監警會委員時,張達明曾處理一項中國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的投訴,投訴指要員保護組(簡稱G4)的警員在麗港城行使警權抬走投訴人時並沒有先出示委任證,他指時任警務處處長曾偉雄亦同意所有警員,包括要員保護組,都必須遵守相關《警察通例》的規定。
張達明指出,為貫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警隊有明文規定的常規處理,若有表面資料或證據顯示警務人員可能涉及違法的行為,例如毆打被拘捕者或妨礙司法公正,以監警會條例處理的投訴便會暫停,並轉交與被投訴人沒利益相連的警務人員以刑事調查方法處理。
另外,張達明又指普通法清楚規定,即使警務人員有合理理由拘捕疑犯,除非當時實際環境不可行,否則警員都必須先表露其身分,知會該疑犯說會拘捕他,並清楚講出懷疑他干犯的罪行,讓疑犯有機會解釋以釋除警員的懷疑,才決定是否應行使拘捕權。張達明說,若警員沒有按照此法律規定先知會疑犯便採取拘捕,即使本身他有合理理由,是次拘捕亦會不合法,有關疑犯亦可以合理武力抗拒拘捕。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 ... D%E6%8B%98%E6%8D%95
作者: misspenpen 时间: 2019-8-16 17:57
我帶家人去旅行,原定12/8回港,結果機場關閉機票取消,保險公司說不屬保障範圍。又找不到旅行社改機票。最後我帶著一家大小滯留多三天。還好臨時找到住宿,外幣換多了,最後亦順利找到三天後的機位。
雖然全部費用要自己埋單,但我沒有怪罪於集會人士。我一直認為機場當天很和平,集會很和平,根本不需要關閉,那是政治手段。
希望其他地方的人知道我們發生什麼事
作者: misspenpen 时间: 2019-8-16 17:57
還有,我不知道原來這是台灣平台!可以這樣講政治!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6 19:59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16 20:53 编辑
还是建议管理员老师删除吧,我们这个大家庭交流日常,这个讨论或许偏离初衷了。 ...
走过那片绿 发表于 2019-8-16 18:37 
女性主義者有句高度洞悉力的口號:個人的就是政治的
生活的點點滴滴是離不開政治及社會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質素。
朋友,如果你沒有心理準備接受多角度的資訊,你是有權有自由可以選擇離開這個帖子,不需要勉強違背意願看帖子的,當然,我是很希望你能堅持下去,這個帖子的寶貴之處,就是希望大家刻有更多角度看事件,我們不要評論對錯,我們就懷著平常心好奇心,看多點資料。
我們都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資訊交流,為何要刪貼?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6 20:01
在机场被集会人士殴打的一位年轻人和一位记者,难道他们不是无辜的公民同胞吗?可是街头政治,打砸对抗,公 ...
走过那片绿 发表于 2019-8-16 18:29 
我們都反對暴力,不論什麼身分,什麼人,只要是違法,應該是天子與庶民同罪,包括不合理執法的警察,包庇黑社會的警察,濫權的警察,你同意嗎?如果你同意,就是同意這次這個運動的其中一個理念就是反對任何人,包括警察都不能濫用暴力。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6 20:06
看姐妹发的资讯,可能港府与港民之间有误解和矛盾,原本只是香港居民向港府提需求,其实这是内部矛盾,需要 ...
廖泓雅 发表于 2019-8-16 18:52 
很多人都參與運動,自六月以來,不單只青年人,任何各界的人包括教師,律師,醫護,社工,學生,街坊,公務員都在不同情況下參與運動,我不排除可能有人乘機,但大部分人都是不很滿現屆政府,林鄭月娥女士自高自大,過度高傲不理民意的作風,當權者應該要聆聽市民的意見,而不是一意孤行,如果一個當權者可以激起200多萬人上街遊行,我認為這個當權者真要想想她的政績是如何的冒犯人民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6 20:12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16 20:44 编辑
立場新聞 【機場集會】被質疑是公安 男子遭包圍數小時 警到場後起衝突 被毆警曾拔槍 2019/8/14 — 0:04
今日繼續有市民到機場參與集會,機管局宣布所有航班登記服務已於下午 4 時 30 分暫停。在約晚上六時許,一名內地人被懷疑是公安,遭大批示威者包圍。期間他被人毆打並以索帶綁手,多名救援人員到場後繼續被包圍。到晚上 10 時 45 分,數十警員到達機場,被包圍男子終獲救護員護送離開,警方到場後引起新一輪衝突,有「落單」的防暴警員被圍毆,一度舉起佩槍。
大批市民由下午起在機場聚集,到傍晚一度包圍一名大陸男子,並質疑他是公安。警方在晚上 10 時 45 分到達機場,協助該男子及救護員離開。
到晚上11時許,警方陸續撤退,有警方私家車車窗玻璃被打碎,一名警員落單並被示威者圍毆,該警員一度舉槍。
現場可見,有警員戴上黑色面罩,手持圖盾及警棍,外人完全無法看見其容貌。該批警員亦沒有展示任何警員編號。警方在行動期間帶走兩人,包括將一名男子帶上車,並包圍另一位頭部流血的男子。目前暫未知二人身份。
另一人凌晨被包圍 示威者搜出「我愛警察」T 恤
事發近晚上六時許,現場一名內地人被懷疑是公安,遭大批示威者包圍。示威者翻查其銀包證件,並在網上一份公安名單上找到相同的姓名。不過事主否認自己是公安,並稱自己只是在深圳工作,前來香港機場為朋友送機。
警方退場之後,至凌晨 12 時,有另一名內地人被包圍,示威者搜出「我愛警察」T 恤,示威者用索帶將他綁起,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張超雄到場調停。
該男子之後一直被示威者包圍,不能離開,期間被人出手襲擊。約晚上 8 時有醫護人員到場,現場人士用索帶綁著男子雙手,並且繼續包圍男子,阻礙醫護人員將男子帶走。
到晚上約 10 時 45 分,最少三部警車到場,數十警員進入機場並嘗試護送男子及救護員離開。部分示威者見到警方後呼籲撤退,救援人員最終成功將男子送離機場。另有一名灰衣男子,因涉藏有雙節棍而一度被示威者包圍。






寶寶的個人想法
不論什麼原因,我和許多香港市民一樣都是反對暴力,支持和平,不論這個被打的人是什麼身分,我知道,他和我們都一樣應該是善良的,都有愛父母,愛妻兒,愛手足,愛動物的善良人,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長者遇險,我知道,他也許會衝出來救助身處危險的老人。我依然是那句,我們不支持暴力,祈求和平,但願政府能及早回應市民的聲音,不要躲在門後,不聞不問,讓市民及警察在路上水深火熱,政治問題政治辦,而不是警民對立,這是香港市民不忍看見的情況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6 20:19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16 21:10 编辑
看姐妹发的资讯,可能港府与港民之间有误解和矛盾,原本只是香港居民向港府提需求,其实这是内部矛盾,需要 ...
廖泓雅 发表于 2019-8-16 18:52 
我都不喜歡外部勢力煽動及參與事件。
不過我不明白為何有些人經常不滿外國勢力,卻全家都機會移民外國,拿外國護照,如果他們那麼愛國,我認為他們應該取消外國護照,大家一齊在我們祖國的土地上生活。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16 21:01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16 21:05 编辑
【逃犯條例】李嘉誠中英聲明全文:年輕人給政府的聲音震耳欲聾
李嘉誠透過發言人就刊登廣告的回應,中、英文版的全文如下:
李嘉誠先生今天以一個香港市民身份刊登廣告,主要因為他認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繫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今日香港,要停止暴力,堅守法治 。時間的長河看不到盡頭,人生的路走不回頭。
他的心聲: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大家一定要以愛之義,止息怒憤,對「一國兩制」,以謙和而珍之。
對於傳媒提出其它查詢,他透過發言人作以下回應:
問:為何刊登兩個不同廣告?
基於目前香港形勢複雜,難以用單一語言或溝通方法回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之說法」。
問:對政府有何看法?
現時年輕人給政府的聲音和訊息震耳欲聾,政府已在絞盡腦汁。
問:對年輕人有何看法?
投放資源在青年工作,永不後悔,因為投資青年,就是投資未來。
不要讓今天的激情,成為明天的遺憾



李嘉誠登全版廣告表態:黃台之瓜 何堪再摘 中環街市 2019年8月16日
「黃台之瓜 何堪再摘」出自唐代武則天次子,即「章懷太子」李賢。李賢作為太子,最終被母后武則天逼死,而留下《黃台瓜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比喻不要對自己仔女趕盡殺絕。
這8個字出自2016年3月的長和業績會,當時剛剛發生了「魚蛋革命」,李嘉誠認為,不同政見的香港人都不應傷害香港,不應對自己的「子女」趕盡殺絕。
此外,李澤楷旗下盈拓及富衛保險,亦有刊登18字聲明:「反對暴力行為、維護社會秩序、恢復理性討論。」
李嘉誠以個人名義想跟大家說什麼呢?首先,他沒有大家以黃藍顏色去稱呼香港人,沒有強硬姿態,先來個幾大「訴求」,也沒有撐警員,可以不顧一切執法,也沒有怪責我們的下一代;沒有「黑警」,也沒有以「曱甴」來稱呼不同政見的人;作為一個商人,他也沒有跟大家打出經濟牌。
明顯李嘉誠不會如財爺陳茂波般,以為香港亂局只是一個經濟問題;如夢初醒的陳茂波,可能真的以為派糖派到唔湯唔水就可以解決社會問題。
他只是提醒「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以愛之義 止息怒憤」
「最好的因 可成最壞的果」提醒對政制不滿的香港人,也在提醒疑似武則天林鄭—-大家的初衷,都可以結出最壞的果。
作者: misspenpen 时间: 2019-8-16 22:13
人有時很奇妙,只會選擇聽自己所想的,見自己所見的,分享跟自己有相同意見的,我在社交媒體就看到這個現象。
基於成長背景教育程度價值觀等不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我學習尊重不同意見的人,我會聽會看,但對方的立場與我無關,我也不會因為對方的三言兩語就相信人,更不會嘗試去説服對方站邊。
我雖然學歷不算高,但受過教育,總有自己的分析能力。
只要大家願意,有興趣想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看看不同的資訊,加上自己的分析就可以了,不用去作出任何評論。
作者: penguin47 时间: 2019-8-17 15:14
我原本也以為這個平台是在內地的.
我覺得香港這件事不但直接影響到香港人的正常生活, 生活在內地的同胞可能覺得對你們沒影響, 但事實上它不但影響香港, 也對澳門, 台灣等有影響.
作者: 爱莲说 时间: 2019-8-17 19:44
林女士与历任港首相比,确实。。。。。。
作者: 铁铁 时间: 2019-8-18 14:36
希望香港好好的吧,尽快恢复平静
作者: 谢乔安1 时间: 2019-8-19 19:11
我在杭州遥祝同胞平安
作者: 黄柏茹 时间: 2019-8-19 19:30
我在杭州遥祝同胞平安
谢乔安1 发表于 2019-8-19 19:11 
好熟的名字,请问是原来的谢乔安吗?还是新成员?
作者: 善善善 时间: 2019-8-20 14:38
我每次去香港,其实香港很多人,给我们感觉都不是很好,比如 他们会表现出比内地人高人一等。
而且他们条条框框很多,因为他们是学西方人那一套,但是又学的不好,很多条条框框不人性化不友善。
又比如过海关,因为内地很多人去香港生子,于是香港就女的过关时会查有没有怀孕,为什么不直接立法 内地人到香港产子也拿不到 身份,要符合某些条件才行, 为什么要麻烦这么多无辜的广大的群众。
总之香港给我们感觉都不太好。
作者: 善善善 时间: 2019-8-20 14:45
又比如香港,做什么事,很多大陆人都说,在香港,帮忙把一箱货从车上顺手搬下来,也是要收费的,, 难道这就是香港人的友善吗??
有一个词形容某些人: 自恃清高。
是不是呢?
作者: penguin47 时间: 2019-8-20 22:07
本帖最后由 penguin47 于 2019-8-20 22:31 编辑
回复 60# 善善善
法例不是說改就改, 事實上所有去香港產子的人也有香港身份證, 而且現在也是符合條件才可去香港產子. 只是怕有些人沒經過香港產檢也在香港生, 不經過產檢直接生, 對孕婦和小孩都是很危險, 也對香港醫院做成壓力.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14
我每次去香港,其实香港很多人,给我们感觉都不是很好,比如 他们会表现出比内地人高人一等。
而且他们条 ...
善善善 发表于 2019-8-20 14:38 
資料來源: https://evchk.wikia.org/zh( 香港網路大典)
前因
自從莊豐源案,終審法院判香港政府敗訴,指《入境條例》相關條文違反《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後,從此越來越多來自大陸的孕婦赴香港產子,在香港引起不少爭議。在此之前,人大曾經就吳嘉玲案釋法,指明哪些人才具有居港權,但此案卻忽略了先前的人大釋法[1],因而確立父母雙方皆無香港居留權的中國大陸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而時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更對莊豐源勝訴的結果表示歡迎。
除了判案立了先例引來更多雙非來港產子,《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4條(一)列明「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都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沒有列明這些人的父或母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這個政策上的大漏洞亦被雙非人士利用鑽法律空子,經常被其他人作出法律挑戰。
此外,大陸的一孩政策逼使許多夫婦都只能生一個孩子,再多的要罰款,因此基於家庭的考慮下導致大陸孕婦要往外地生孩子︰部份人重男輕女,希望有一個男丁替自己家族開枝散葉,如果頭一胎是女生的話,那麼部份人必定會想盡辦法去生一個男孩;有些家庭是基於經濟負擔上考慮;有些家庭希望家中有幾個小孩可以熱鬧一些;有人希望用低成本取得高利益;有人希望借助香港居民的身份作為跳板,方便出國或取得移民權;有些家庭希望可以取得其他地方的戶籍,甚至妄想可以憑一人身份取得全家移民的權利。上述各種原因都促使大陸孕婦千方百計,到最接近且最容易達到目的的地方-香港-產子。
不幸的是,單程證的審批並不是由香港的入境事務處負責,而是由廣東省公安廳負責,操著大陸人來港的生殺大權,令香港處於被動,無法向這些雙非人士說「不」。
同時,部份來港產子的孕婦在誕下嬰兒後就立即「走數」,除了為嬰兒取得居港權外,所有醫療費用由醫院白白支出、香港市民白白負擔,日後這些嬰兒更與港人子女一同競爭,不論福利或工作都要與這些沒有貢獻過香港的人一同分享。再加上自從中國大陸開放了自由行,被大陸孕婦利用,讓她們有途徑可以更容易來港,而且部份氣大財粗的大陸旅客,其行為品德令人側目,引起香港人的反感,加強了普遍港人對大陸人的負面觀感,導致香港人對於雙非來港產子一事十分反感,爭議由此而來。
現況
自莊豐源一案後,越來越多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在公立醫院「爆棚」、私立醫院收費昂貴的情況下,導致香港孕婦越來越難以約到床位產子。部份私立醫院更在「無王管」的情況下不斷接受大陸孕婦的預約,令提供給香港孕婦的床位越見緊拙。香港和大陸均有專門安排大陸孕婦來香港產子的中介公司,鼓勵及協助大陸人到香港產子,為嬰兒取得居港權,甚至有公司以「在香港出生的孩子可享總值800萬港元的綜合福利」招徠生意[2]。
雖然港府已經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公立醫院停收非本地孕婦的預約,但大陸孕婦視如無物,寧冒生命危險繼續衝急症室。大陸孕婦無預約而衝急症室產子的個案,由2010年的796宗上升至2011年的1656宗,升幅逾一倍。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12年1月19日的答問大會上,政府將會推出四項措施,以限制及堵截大陸孕婦到港產子的情況及渠道[3]。
坊間和網上不斷有聲音,要求政府正視問題,有人提議修改《基本法》,以杜絕大陸孕婦來港產子的念頭,然而《基本法》委員會主任喬曉陽於2012年3月6日明確表明,《基本法》內就居港權的法例條文清晰,絕對不能修改,而且特區政府堵截雙非孕婦的「行政措施」也並不可行[4];亦有人發起遊行,要求政府出手阻止大陸來港產子;自由黨就曾發起街頭簽名活動,並向政府請願,表達對雙非孕婦的憂慮及意願[5];政府部份官員和法律界人士亦曾向中共政府及相關官員提出過相關問題,廣東省的政府部門亦承諾加強打擊中介人公司[6][7]。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主動邀請香港多名人大代表及政協會面,商討「雙非」問題。
不過特區政府仍然未有完善的方法去堵截雙非人士來港產子,中央亦未有出手阻止,只有零星的打擊中介人公司行動,雙非孕婦仍然透過各種方法繼續來港產子,令港人對大陸的仇恨進一步升溫。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18
我每次去香港,其实香港很多人,给我们感觉都不是很好,比如 他们会表现出比内地人高人一等。
而且他们条 ...
善善善 发表于 2019-8-20 14:38 
【香港回歸20周年】中港矛盾—「雙非」問題誰之過
李芄紫 2017年07月01日 07:01:00
《上報 評論》
這種認識是否正確?本文探討一下雙非兒童的問題。所謂雙非者,指的是父母都不是香港的中國人卻在香港出世兒童。雙非兒童在2001年之後人數達20萬,成為香港的一大社會問題,進而引發了激烈的中港矛盾。
法律上的根源是什麼?
雙非問題源於基本法對香港人身份的規定。在基本法24條第二款對香港永久居民的規定是這樣的:
( 一 )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
( 二 )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中國公民;
( 三 ) 第( 一) 、( 二) 兩項所列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國籍子女;
這條法律編寫得很差,多個條款在回歸後不斷引起爭議。
在基本法制定之初,第三項的出發點是為了讓海外香港人(主要指在聯合聲明發表後到九七之前,移民到外國如美加英澳紐的香港人)的子女也擁有香港居留權,以挽回香港人心。但是在立法時卻出現了重大錯漏。這個極端糟糕的條文,即沒有區分「中國籍子女」是在九七前還是九七後出生的,也沒有區分「中國籍子女」是否已經成年,亦沒有區分這些子女出生的時候,其父母是否已經有了永久居民身份。這就是說,根據這條法律,只要是內地的中國人,有一個香港的父母,就自動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總之在1997年7月1日一過,就有留港內地人(幾百人)自動往出入境處「投案」,聲稱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吳嘉玲妹妹就是其中一個。吳嘉玲是香港「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國籍子女」,符合24條第二款第三項的規定。因此,在基本法實施之後,她即時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她在九七之前合法來港,在九七之後,香港政府卻不承認她的港人身份,還要把她遣返,於是引發訴訟。
「吳案」之所以讓香港政府目瞪口呆,主因根據董建華估計,這會導致167萬人即時擁有香港身份。這無疑是香港政府所難以承受的。於是在1997年7月10日,香港臨時立法會通過動議,即《1997年入境(修訂)(第5號)條例》,宣佈他們不能享有港人身份,為基本法打補丁。但在政府與滯港人士的官司中,香港終審法院判決條例違反基本法(1999年)。香港政府對敗訴準備不足,又不願承擔基本法規定的義務。最後在1999年6月通過人大釋法來解決問題,引發第一次釋法爭議。可見,第一次釋法風波,源於基本法編寫時的漏洞。產生這麼嚴重後果的首要責任人,無疑就是當時編寫基本法的「專家」。
雙非是如何開始的
雙非問題同樣涉及的是基本法第24條中的第二款,但這次是其第一項「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這裡並沒有規定在97年之後於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是否父母至少一方是香港居民。這就是說,根據基本法,香港實行的是出生地法則。這個條款規定得簡明而無歧義。
無論在基本法立法之初,還是人大1999年釋法時,無論是香港政府、還是基本法委員會、還是人大常委會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條文所帶來的問題和後果,因此在1999年釋法時,只解釋了第二項和第三項,而沒有解釋第一項。
於是,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1999年4月的莊豐源案。這個小朋友在1997年9月於香港出世,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居民,但都是中國公民(但祖父是香港人)。於是祖父根據基本法規定,向法院上訴要求莊豐源取得香港居留權。
和上次一樣,立法會在1999年7月16日匆忙通過《入境條例》修正案,試圖為基本法打上補丁,當中規定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定義是:
在1997年7月1日之前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
在1997年7月1日當日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而其父或母在其出生時或其後已在香港定居或擁有香港居留權
1999年7月16日通過的《入境條例》和前面提及的《1997年入境(修訂)(第5號)條例》的處境一樣,都是基本法的下位法,都無權對基本法進行解釋和作出違反基本法的規定。
香港政府這下又懵了,剛剛極大爭議地釋法一次,又要面對相同的問題,而且都是同一條法律出現問題。如果再要釋法,那麼基本法就等同兒戲了。當時香港政府所作出的評估,認為此舉對香港衝擊不大。於是也沒有再提請人大釋法。最後,根據基本法,最高法院判決莊豐源勝訴,這樣他就取得了居港權。而此例一開就帶來中國內地父母赴港生育的風潮。
97後,中國內地父母赴港生育的風潮,為香港政府始料未及。(湯森路透)
誰該負上法律方面的責任?
回顧雙非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其始作俑者就是不負責任的基本法制定者,即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區區一條法律中,出現多處極為不清晰的定義和條文(除了這兩個例子,還有關於收養和通常居住定義的爭議,此處不提)。以致在基本法實施的第一天就出現問題,需要通過釋法來處理。而在1999年釋法時,也沒有能一次性地解決問題,繼續留下巨大的漏洞。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是由36名大陸委員和23名香港委員所組成,主任就是大陸的姬鵬飛。在後期,香港的民主派退出委員會,到最後定稿時,全是大陸和香港建制派人士。基本法也是在中國全國人大通過的。基本法起草得如此糟糕,最大責任者自然就是這些起草委員。
在99年釋法中,釋法要求由香港政府向人大提出,當時直接負責的是傳統左派律政司梁愛詩(此人現在還是基本法委員會的副主任)。她沒有注意到基本法24條第二款第一項的問題,沒有要求人大對此一併釋法,她無疑也是重要的責任人。
在97之後,基本法委員會成為人大下屬對基本法提供意見的機構,基本法委員會由6位內地委員和6位香港委員組成。而香港委員中又清一色全是親中的建制派人士。他們沒有在1999年釋法的時候提出對24條第二款第一項也一併解釋,也是一種失職。
至於負責判決的法官,他們是政治中立的,既不是建制派也不是民主派。他們的職責是依據法律進行判決。法律怎麼寫的,他們就怎麼判。在法律層面,各位法官高度一致。兩次判決都是終審法院五個法官一致裁定通過的。這麼完全一致的意見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就是在法律層面,香港政府是完全缺乏理據的。說他們是責任人實在搞笑。
泛民在這兩個案件中,一直支持移民一方。於是,後來備受指責,但他們要分擔什麼責任呢?第一個判決(吳嘉玲案)和第二個判決(莊豐源案)對香港有截然不同的接受程度。這在考量責任的時候應該仔細區分。
在吳嘉玲案中,聲稱擁有香港居留權的人士是被廣泛同情的,因為他們都是香港人的子女。後來的發展表明,儘管第一個判決導致大量單非兒童赴港(每天60個配額,一年約2萬個),但並沒有引起香港人的普遍反感,香港社會反而在盡力協助這些新移民適應香港生活。
在莊豐源案中,支持者就少很多,原因是雙非兒童和香港的關係極為不密切。泛民中的公民黨幾乎是唯一的支持政黨。比如莊豐源的律師就是現屬公民黨的李志喜。其原因作為律師黨的公民黨把支持法治放在首位。公民黨對此有一定責任。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現在看起來,莊豐源案對香港的影響比吳嘉玲案要更大,但在當時,其影響卻相對較小。原因是當時自由行並沒有開放,內地人到香港產子的機會不多。其實就連港府對其嚴重性也沒有正確估計,入境處處長向終審法院作證時,也表示無證據顯示會否出現赴港產子潮。因此,就當時條件,無人預料到日後的自由行將帶來嚴重的雙非問題。
綜上所述,就基本法24條的法律責任而言,最根本和最大的責任都是立法者和釋法者。泛民,主要是公民黨,即便因為在莊豐源案支持原告而對日後的進程有一定的責任,其責任也不如沒有預見後果的香港政府大,更不要說和不負責任和不合格的法律制定者相比了。
雙非如何演化為社會問題?
正如前述,莊豐源案在當時並沒有引來社會太大的衝擊。這是因為當時中國到香港的遊客很少,莊豐源案的宣判對雙非孕婦赴港產子並沒有即時的促進作用。但以後一系列的事件便使雙非迅速成為社會問題。
問題首先發生在2003年,中國宣布對香港「送大禮」,推出自由行。這對當時受沙士(SARS)影響的香港是一個利多。一個原先意想不到的後果就是,從此內地人到香港產子變得很容易,進而形成了雙非問題。
香港政府的推動也是功不可沒的。在香港,並不是一開始就對雙非問題持負面意見的。在董建華當政的時期,提出很多香港發展的假大空計劃,其中一個計劃是發展醫療中心,推進醫療產業。孕婦生產就是一項醫療產業。因此,到了曾俊華時代,為推廣醫療產業,孕婦生產被作為重點項目推廣。這幾乎是立竿見影的,因為和其他的醫療項目相比,孕婦生產是內地需求最旺盛的一個,收費極為不菲(十幾萬到幾十萬港幣不等)。
當時香港政府大力推介產科還有另外一個考慮,這就是香港生育率不足,要為以後的人口結構作打算。香港政府認為,能到香港生育的父母都有一定的經濟水平,香港視之為潛在的優質移民。這些優質的嬰兒也將會為香港未來的人口結構帶來正面的影響。
也就是說,一開始,香港政府不但不反對雙非,而且從推動產業和改善人口結構的角度還曾大力支持過雙非。香港政府幼稚地誤判了內地人對香港身份極為旺盛的需求,這才是雙非成為香港社會問題的內因。
於是,自由行開始之後,雙非嬰兒數量劇增。到了2006年,每年的數目已經超過1萬6千,是單非的兩倍左右,在以後幾年繼續上漲,到2011年,已經達到每年3萬5千。
因此,從政治因素來看,雙非之所以一發不可收拾,其內因是內地對此的需求極大。而當時自由行為此帶來極大的便利,香港政府在一開始,不但沒有充分考慮其負面影響,反而作為一個產業和人口政策加以鼓勵。這就是為什麼雙非迅速發展的原因。在這裡當然有莊豐源案的影響,但該判決僅僅是一個必要條件,而遠非充分條件,它不過是讓雙非成為社會問題的原因之一。
梁振英上任之後,力推「零雙非」,用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以阻止內地孕婦在香港預約生育,以及在邊境堵截的方式,阻止內地孕婦繼續在港生育。但基本法條文一天沒有改變,內地孕婦在港所生的子女(只要闖關成功)都有香港身份。
結論
綜上所述,香港雙非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在90年代初,由中國主導的基本法立法委員會訂立基本法時訂出了問題,進一步的原因是在1999年第一次釋法中,香港政府提出的釋法請求,基本法委員會給出的意見,以及人大的釋法都沒有把本來可以按「立法原意」糾正的條文一次性完全解釋(遺留了24條第二款第一項)。但這是一種疏漏,而不是刻意為之。
莊豐源案僅僅提供了雙非問題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香港戶口在大陸極受歡迎才是雙非問題的內因。中央推出的自由行,香港政府推出的醫療中心計劃和人口政策都直接推動了雙非問題的嚴重化。香港政府對雙非受歡迎程度和對香港的衝擊作出了錯誤的估計,為一時的利益所衝昏頭腦。
這當然都不是什麼中國政府刻意「殖民香港」的陰謀。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20
我每次去香港,其实香港很多人,给我们感觉都不是很好,比如 他们会表现出比内地人高人一等。
而且他们条 ...
善善善 发表于 2019-8-20 14:38 
立法會一題: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健鋒議員的提問和署理食物及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答覆:
問題:
根據終審法院於二○○一年就莊豐源案作出的裁決,配偶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內地孕婦(俗稱「雙非孕婦」)在香港所生的子女(即「雙非兒童」)擁有香港居留權。此後,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個案逐年上升,以致本港的醫療服務備受壓力,而學額不足等問題亦陸續浮現。據報,雖然政府已加強行政措施,但仍然有不少雙非孕婦設法來港產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二○○一年至今,每年雙非兒童在本港公立及私家醫院出生的數目及其佔香港活產嬰兒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何、雙非兒童每年使用各項公營醫療服務的數字(包括住院人次及日數,以及普通科門診、兒科專科及母嬰健康院的「健康及發展監察」和「免疫接種」等服務的人次),以及該等數字佔兒童使用服務的整體數字的百分比;當局有否評估,未來五年雙非兒童使用上述各項醫療服務的需求,以及對本地兒童使用該等服務有何影響;若沒有評估,當局會否定期進行評估;
(二)過去五年,本港的幼稚園及小學每個年級錄取的雙非兒童的人數及其佔學生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何,以及未來五年的估計數字分別為何;及
(三)鑑於有報道指出,雖然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個案數目自政府在二○一三年推行零配額政策後已顯著減少,但仍有中介公司透過不同方式安排雙非孕婦來港產子,亦有內地網站聲稱可為雙非孕婦安排預約本年在港分娩的私家醫院床位,政府會否針對此問題進一步加強有關的行政措施?
答覆:
主席:
特區政府一直關注及致力處理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政府的政策是要確保香港居民得到妥善和足夠的產科服務。當局十分關注近年非本港居民婦女(主要是內地婦女)對香港產科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為整體產科及初生嬰兒服務帶來巨大壓力。為確保香港有足夠的產科及初生嬰兒服務,以及本地孕婦獲得優先的產科服務,我們已在二○一三年把全部公立醫院的產科服務床位預留供本地孕婦使用以及接收私家醫院轉介的緊急個案,故不會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分娩服務。私家醫院亦已一致同意停止接受二○一三年內地「雙非」孕婦的分娩預約。
我現就林議員提出的三條問題有以下回覆︰
(一)由二○○一年起香港活產嬰兒整體出生數字和內地婦女在港所生嬰兒數字可參看附表一。大家可看到,由二○○五年開始,「雙非」孕婦在港分娩的嬰兒數字有增加,因此二○一三年推行的政策是必需的。
根據現行政策,持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士及11歲以下屬香港居民的兒童均為符合資格人士,可享用各項公營醫療服務。
病人使用各項公營醫療服務時,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以病人身分作行政紀錄,並無再就符合資格人士的父母身分作統計,因此在這階段未能提供雙非兒童在過去使用各項醫療服務的數字及佔用該項服務的百分比。至於生署轄下母嬰健康院曾對過去五年接受服務的一歲以下的新增個案進行統計,當中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嬰幼兒其父母均為非符合資格人士,詳情可參看附表二。由於嬰幼兒可在同一次診症中接受不同種類的服務,例如「健康及發展監察」和「免疫接種」等,生署並沒有備存服務種類使用人次的分項數字,但在附表二中已提供嬰兒接受整體服務的數字。
在估算未來公營醫療服務需求時,醫管局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人口增長和人口結構變化,亦包括跨境符合資格人士服務的需求。
醫管局在過去曾就跨境符合資格兒童的醫療服務量進行了統計調查。醫管局根據現時的估算,由內地孕婦在港誕下、現居於鄰近廣東省各地的兒童估計約151 000人,於二○一七年將增至187 000人。政府會根據調查結果及過往服務使用量,作出推算,以確保所有符合資格人士均可享用公營醫療服務。
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為符合資格的初生至五歲嬰幼兒童提供服務。生署會因應嬰兒整體出生數字、過往新症數目等相關因素評估未來的服務需求。
(二)教育局現時掌握與學童出生的相關資料,主要關於他們是否符合入讀本港學校的資格,而有關資料並沒有把學童區分為「單非」、「雙非」或父母均為香港人的類別,故教育局未能估算「雙非」兒童在整體學童中所佔的百分比。
雖然如此,根據學校提供的資料顯示,二○一二/一三學年就讀於幼稚園、小學和中學的跨境學童分別約為7 500名,7 000名及2 000名,當中包括「單非」、「雙非」或父母均為香港人的學童,我們估計這批學生大部分會在港繼續他們的學業。
(三)為配合落實內地孕婦「零雙非」政策,執法部門會繼續加強對「雙非」孕婦的截查及執法工作,打擊內地孕婦透過違法行為來港產子的個案。自二○一一年底全面加強入境配套措施後,內地孕婦未有預約闖急症室及私家醫院產子的個案已大幅下降,由二○一一年九至十二月每月平均150宗,至二○一三年一月份只錄得22宗。
在二○一二年,入境事務處(入境處)共拒絕4 202名無預約分娩服務的內地孕婦入境,較二○一一年的1 931名大幅增加超過一倍。
由二○一一年十月至二○一二年十二月,入境處成功檢控474名逾期逗留在港產子的內地孕婦,隨後安排遣返。在二○一二年,入境處先後檢控三名透過非法行為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有關孕婦全部被定罪,刑期高達八個月。今年一月,入境處再檢控一名向入境事務主任作虛假申述和以欺騙手段取得分娩服務的內地孕婦,該名孕婦被判入獄12個月。
此外,由二○一二年二月起,特區政府與廣東省當局就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成立聯絡機制,加強情報交流,遏止內地孕婦不經預約冒險闖急症室產子的情況。特區執法部門加強打擊違法協助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中介公司和中介人,包括加強巡查可疑中介公司,並將可疑中介公司資料通報廣東省當局跟進。警方亦透過網上巡邏密切留意中介人活動,如發現違法行為,會依法跟進。在二○一二年,已有12名涉及違法協助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人士(包括中介人及跨境車輛司機)被判入獄,刑期由八星期到一年。
自二○一二年二月起,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的牌照事務處(牌照處)與警方及入境處等採取超過40多次跨部門聯合突擊行動,巡查懷疑為內地來港產子孕婦提供短期住宿的無牌旅館超過1 300次。期間,牌照處就涉嫌無牌經營旅館違反《旅館業條例》共提出64宗檢控,當中有51名人士被法庭定罪。此外,牌照處正檢視45宗個案所檢獲的證據,如確定證據充分,將會提出起訴。
至於通過特別安排,在私家醫院預約二○一三年分娩服務而丈夫為香港永久居民或持單程證來港定居的香港居民的內地孕婦(「單非」孕婦),政府會嚴格查核她們的身分及與港人丈夫的婚姻關係,防止有人假冒「單非」孕婦在港分娩。多謝主席。
完
2013年2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39分
列印此頁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24
東方日報
2012年1月19日 (四)
「雙非」奸計霸床位
雙非BB父親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與港人夫婦爭執、誤傷調停的女醫生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有前線醫護人員形容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問題多,要求入院的招數層出不窮,有未作動詐肚痛叫聲震天、扮臨盆「暈倒瞓地」、扮權威要開刀、「一哭二鬧三上吊」及中介人從旁教唆鑽程序空子等,對其他接受服務的病人及病房管理構成滋擾。院方人員屢勸無效曾召警處理未臨盆卻拒絕離開的內地孕婦,有醫生組織擔心公院醫生要處理病人之間的爭執會影響服務。
威院行政總監馮康昨說,該院有醫生在調停中港爸爸爭執期間受傷,受輕傷的醫生曾到急症室求醫,沒有大礙。院方不希望類似事件發生,前線同事會感到害怕,心理有壓力。但他不認為同類爭執有上升趨勢,希望社會不要以分化本地和內地人的角度去理解事件。他強調,求診人士不論身份都會得到治療,希望大家心平氣和,不要因小事衝動。
中介扮親戚教路 提無理要求
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泰輝說,威院未發生過同類事件,而該事件令人擔心雙非問題是否已在內地與本地人之間造成分化。他指,公院資源有限,當局必須正視問題,特別是內地孕婦衝急症室,對醫護人員構成壓力,對孕婦和胎兒均有危險。他指不少中介公司協助內地孕婦衝關衝急症室,當局需採取措施處理。
關注本地孕婦權益組織早前遊行,要求取締雙非孕婦中介人公司。
瑪嘉烈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周鑑明透露,該院亦曾發生內地孕婦令醫護人員「頭痛」的問題,包括有內地孕婦裝肚痛提早衝急症室,檢查後醫生發現孕婦根本未作動,勸她出院時,對方十分激動,堅拒離開:「一哭二鬧三上吊咁,唔多唔少都對病房造成滋擾!」該院曾因而報警求助。
前線醫生亦曾向周反映,陪伴內地孕婦的「疑似內地親戚」,竟出奇地掌握在港分娩的最新資訊,又竊竊私語教導內地孕婦採取甚麼策略在港分娩;更有孕婦提出無理要求,堅稱自己的健康狀況需剖腹分娩,不肯順產:「佢只係唔想花時間,就話內地醫生話佢一定要開刀生。」周指,前線醫生按臨床情況,決定孕婦是否需剖腹分娩:「唔係畀佢想點就點。」
醫護疲於應付 影響公院服務
亦有雙非孕婦用「賴死」的辦法求入院分娩,一衝入醫院大叫好痛要生仔,之後就「暈咗響地」,導致醫護人員要放下原來工作處理,影響其他病人的應有服務。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蘇潔瑩認為,公院正面臨冬季流感高峰期,工作量已增兩至三成。若再花時間處理病人爭拗問題,將影響臨床工作:「醫生唔係做調停,係做臨床。」她指,醫生需應付內地孕婦不切實際的期望,只會令醫生士氣低落,人手流失不止。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26
港聞
2016年2月1日星期一
【短片】入境處去年共拒4954名無預約分娩內地孕婦入境 (19:51)
入境處長陳國基稱,去年在管制站截查46,977名內地孕婦,共拒絕4954名無預約在本港分娩的內地孕婦入境,入境處亦已將她們資料通報大陸當局,以防其在臨盆時再闖關。
陳國基指出,已加強管制站的入境截查,並分析內地孕婦慣用的闖關手法,並與其他部門進行突擊聯合行動。
陳國基又稱,入境處亦成立專責小組,集中打擊透過與港人假結婚、逾期逗留等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及安排她們來港分娩的中介人與相關人士。他又說,未經預約在香港醫院分娩的內地孕婦個案,由2011年第4季每月平均的160宗,銳減至去年每月平均8宗,反映上述措施已見成效。
入境處在2015年共檢控46名逾期逗留來港分娩的內地孕婦,15名透過非法行為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以及兩名協助她們來港產子的香港居民,當中被定罪的人士,最高刑罰是監禁20個月。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29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20 23:30 编辑
香港經濟日報
搶完床位爭學位 怎令港媽息怒?
評論版 2013/10/07
幼稚園報名大排長龍,數百名本地家長昨上街抗議雙非學童爭學位。經歷了床位、奶粉之爭,如今又要力爭子女原區上學,父母憤怒了,教育局指學額足夠但說服力有限,如何撲火?
為了一張幼稚園入學表格,家長們不惜提前數天到學校門外排隊,數千人日夜排隊等候輪候派表,甚至有排隊黨出現,情況混亂,令本地家長大為不滿。
約500名家長昨遊行,由粉嶺港鐵站出發至北區政府合署,抗議雙非學童搶學位,要求幼稚園優先取錄本地學童,以及北區小朋友原區入讀,不少人穿紅衣以示憤怒之情,有家長更提出政府應限制雙非童來港就讀數目等(詳見港聞版——「數百家長遊行 反幼園排隊黨」)。
雙非惹港父母憤怒 近年頻生
雙非問題近年接二連三惹起本港父母憤怒。2011年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增,爆發生仔爭床位的風波,一班準父母或剛生育父母便推着BB車上街遊行,之後港爸港媽要為搶購奶粉奔波頻撲,對港府未有照顧本地父母需要大為指摘,如今又要面對幼稚園學位之爭,本港父母的心情,可想而知。
據政府資料,2011年出生、合資格來港就讀的雙非小孩有近3.6萬人,港府難以掌握實際會來港入學的數字,但無論如何,北區的多區幼稚園門外的長龍之中確實有不少雙非家長已是不爭事實,難怪本港父母抱怨學額被雙非童「分薄」了。
當年的搶床位風波挑起中港矛盾,政府最終出手,實施「零雙非」的做法,全港公私醫院均停收雙非孕婦,平息本地人怨氣。
如今輪到幼稚園學額之爭,本港父母也高呼政府要出手,包括建議限制雙非童來港讀書人數、本港學童可優先獲學額等。
不過,港府今次卻未必可輕易照辦煮碗,滿足父母要求。因雙非孕婦並非港人身份,但雙非孕婦在港誕下的雙非兒童,卻與本港父母所生的子女同為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強將雙非嬰區分 是否合理?
父母為子女着緊,固然理解,但平等公正也是港人重視的核心價值,若強將雙非兒童列入「次等」,撇除法律上難過關,若以父母身份去區分他們,施予不同對待,以情理來說又是否公平合理的做法?
惟近年中港矛盾一浪接一浪,社會氣氛緊張,政府也不應坐視不理。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早前指,家長排隊取表是「一般正常行為」,對於為子女學位奔波日夜排隊的家長,這句話聽來又怎不如同「風涼話」,無疑是火上加油。
事實上,要以說話來平息家長的憤怒,並非是將排隊正常化,而是如何令家長放心有足夠學額讓子女可入讀原區幼稚園。而這一點便需要有反映真實情況的數據,才有說服力。
究竟幼稚園K1學額是否足夠應付該區適齡學童?吳克儉日前稱,全港幼稚園學額有24萬個,學童則只有16萬人,叫家長不用緊張,但被質疑24萬個學額是K1至K3班級的學額總和,並非K1班級,K1學額多少,教育局若答不出,叫家長如何放心?
再者,家長關心的是子女能否在所住地區就近入學,教育局未能提供分區學額數字,家長根本難以知悉區內學額是否足夠。教育局應盡快掌握有關數據,向家長發放足夠資訊。
當然,若最終數據顯示學額緊張,固然會刺激家長神經,但若家長對情況一無所知,則恐慌亦會使搶位情況更加惡化,將怨氣加諸雙非童或其父母身上,令中港矛盾升溫。
可商討加學額 改善收生程序
港府實際要採取的行動,就要與業界「傾掂數」,如當年解決爭床位問題,要與私家醫院商討雙非孕婦配額,如今亦要與幼稚園學界磋商,若有區域出現學額不足,可否加學額以保障可同區入學,另外,以及如何改善收生程序,方便家長以免日排夜排,也杜絕排隊黨從中圖利,減少家長壓力。
本港幼稚園屬私人營辦,不像津貼中小學般直接受政府資助,但在學券制度下,港府也對學費上限、報名費上限等有所監管,如何促使幼稚園配合,解決今次難題,就考港府「牙力」。
幼稚園搶學位風波,是當初對雙非嬰兒缺乏規劃遺留下來的爛攤子。去年出生的雙非小孩,較2011年出生的近3.6萬人少,但也有近2.7萬人,預計明年也會有不少雙非學童來港申請幼稚園學額,港府若不及早作出相應行動,本港父母憤怒難消,明年再爆發,更難收科。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37
香港經濟日報。 2015/10/21

非內地孕婦 闖急症室分娩升3成
今年首9個月,已有80名非內地孕婦「闖急症室」分娩,比去年同期升近3成,已輕微超越內地孕婦「闖急症室」。有急症室醫生證實,今年有內地孕婦持外國護照「闖急症室」個案。
有內地中介機構亦表明,可助雙非取馬來西亞或或菲律賓等地的護照,再來港產子,收費由人民幣25萬至44萬元,並稱已有成功個案。
醫管局數字顯示,今年截至9月,公院接獲197宗非符合資格人士(NEP)經急症室入院分娩,當中無任何預約的非內地孕婦佔80宗,較去年同期62宗上升29%,2013和14年則分別有107宗和81宗。
至於無預約內地孕婦「衝急症室」個案,今年首9個月則有79宗,比去年同期173宗,下跌54%。
記者昨日向深圳一間名為「香港婦幼保健服務公司」查詢現時雙非可否赴港產子,職員建議付44萬元(人民幣,下同),可為內地孕婦申請馬來西亞護照,以外國人身份到港產子,費用不包產檢。
她指,孕婦約1個月後需自費到馬來西亞付4萬元取護照,成功領取護照後,即會獲安排由馬來西亞到港做產檢,「並可預約床位分娩」。
職員又稱,公司已運作6年,因香港只限制內地人到港產子,未有限制其他國家人士,全部客人都成功用此方法到港產子。服務包括孕婦到港住8天五星級酒店、預約產檢及床位,以及為出生寶寶辦理出世紙等證件。
另一間「興誠港務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職員亦稱付25萬元(不包機票)可代辦菲律賓護照,需時4至6個月可以菲律賓人身份到港產子。
有於公立醫院急症室工作的醫生透露,今年曾有內地孕婦持外國護照,衝急症室分娩的個案,惟為數不多。
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直言,情況值得關注:「拎到護照(衝急症分娩)都是一個方法,情況如真的愈來愈多,有機會是有組織的行為。」
醫管局回覆指,一直密切監察非本地孕婦未經預約衝急症分娩情況,並按月公布統計數字;強調醫管局會優先照顧本港居民,提醒孕婦臨盆前最後一刻才前往急症室分娩,屬十分危險行為,無論產婦和胎兒都要承擔一定風險。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39
星島日報。 2016-06-01港聞
「我要生仔」硬闖關 內地孕婦遭遣返

(星島日報報道)丈夫為港人的「單非」孕婦,在沒有預約醫院牀位及無產前檢查下,腹大便便闖關企圖來港產子,被入境處人員截停飭令遣返。孕婦激動呼天搶地,高喊「我要生仔﹗」職員基於安全考慮將其遣返,由深圳公安召救護車送院,公安正調查是否有人先「假結婚」,再闖港產子。
一名「單非」孕婦無預約牀位闖港產子事敗。該名姓胡內地孕婦,年約三十歲、有逾三十五周(逾八個月)身孕,前晨十時經深圳福田口岸來港,因腹大便便,抵達落馬洲支線管制站遭入境處職員查問,她拿出探親證,表示丈夫是港人,要求放行。
入境處職員詢問胡女有否在本港產前檢查,以及在本港醫院預約產科牀位,她表示沒有,亦聲稱不理解問題。職員鑑於她臨盆在即,懷疑欲闖港產子,拒絕其入境,胡女聞言情緒激動,反對遣返,又高呼「我要生仔﹗」未幾癱臥地上。
駐守管制站的衞生署醫護人員馬上為其檢查,發現未穿羊水,入境處職員研究後,基於其入境目的有可疑,而且未在本港產前檢查,有安全風險,決定聯絡福田口岸深圳邊檢公安,安排遣返。
公安接報馬上啟動應急預案,提前為胡女辦理遣返手續,並安排女公安和醫護人員,在「福田橋」中港交界等待,當胡女約十一時二十分由入境處職員護送抵達後,醫護人員馬上將其送院。
據悉,深圳公安獲悉胡女被拒入境情況後,調查是否有人在中介公司安排下,通過假結婚變身「單非」,申請三個月內多次往返的探親證,隨即闖關赴港產子,被截查時以探望老公為藉口入境。
入境處表示,自三年前實施「零雙非」政策後,懷孕二十八周或以上內地孕婦,進入香港時須出示本港醫院的預約分娩服務確認書,如未能出示或入境目的存疑,可能被拒入境,衞生署醫護人員會在有需要時對孕婦的身體狀況提供專業評估和意見。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45
大肚婆反內地孕婦湧港
內地孕婦湧港產子逼爆醫院,激發港人反內地同胞情緒。近百名港人包括挺住個肚、「隨時生得」的本地孕婦,昨響應網上號召到銅鑼灣維園集會抗議「發聲」,批評港府處理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政策急就章,損害本地孕婦權益。父母均非港人而在港產子,孩子擁居港權及享有本港福利,是對納稅港人不公平,強烈要求港府切勿再坐視不理,盡快修改政策堵塞漏洞,避免港人應有的醫療、教育等福利續遭剝削。
參與是次集會的市民是自發響應早前社交網站facebook創立「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10萬人Like畀政府睇!」群組發起的抗議行動,當中不乏本地孕婦到場。他們高舉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宣傳單張,手持電子燭光靜坐,部分參加者則走到街頭派發抗議單張,喚起市民的關注。出席者主要反對父母同是內地人來港產子,為的是讓孩子取得本港出生紙,將來享有在港住屋、醫療、教育等福利,做法加重社會服務的負擔。
2011年8月28日 (日)
東方日報
促港府杜絕「蝗蟲」
已懷孕九個月的蘇太昨日無懼酷熱天氣、不惜挺住個肚從元朗居所到維園發聲,指懷孕不足三個月已開始找床位,跑過三間私家醫院均爆滿,最後決定去公立醫院分娩。她不忿地認為夫妻均不是港人的內地孕婦湧港產子,令醫護人員人手緊張,影響醫療服務質素,她每次產前檢查都要等候兩小時,但見醫生僅約五分鐘,檢查並不全面。她直斥,港府不應容許內地父母來港產子,「佢哋都對香港無貢獻,又無納稅,咁對香港人好唔公平!」更形容來港產子的內地父母是「蝗蟲」。
懷孕十八周、屬第三胎的布太則指,近年內地孕婦逼爆醫院情況嚴重,在瑪麗醫院做護士的她坦言,近年醫院人員壓力極大,流失率極高。她懷第一及第二胎都能夠一個月預約做一次產檢,但現時卻要兩個月才預約到。最令她擔心是大批內地人來港產子後,長遠影響教育及醫療資源和質素,「我個大仔將升讀小一,都特登幫佢搵間私校。」
是次集會發言人吳先生昨要求港府修正「莊豐源案例」,不為內地人在港所生的孩子發出世紙。大會引述統計處數字指去年在港出生而父母均為內地人的嬰兒數目有三萬二千人,對比起○一年僅逾六百名大幅飆升。
下月推統一編碼證
另外,衞生署署長林秉恩表示,統一發放內地孕婦來港分娩預約證明書細節已定好,最快下月中發出。每張證明書有獨立編碼識別,避免孕婦重複登記,而核實孕婦身份則由醫院負責。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53
又比如香港,做什么事,很多大陆人都说,在香港,帮忙把一箱货从车上顺手搬下来,也是要收费的,, 难道这 ...
善善善 发表于 2019-8-20 14:45 
《香港01 》
社會新聞
撰文:文雪萍
2019-02-19 17:05
去年香港人口748萬增0.9% 一年錄逾6萬新移民遷入 67%為單程證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2018年年底的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482,500人,與2017年年底人口7,413,100人比較,增加69,400人,增長率為0.9%。
然而,前年底至去年底的人口自然增長為6,700人,其中出生人數為53,700人,死亡人數為47,000人。同期淨遷移人數為62,700人,其中42,300人為單程證持有人,佔其六成七,餘下則為其他香港居民的淨移入。
2018年底總人口常住居民佔7,249,400人,而在港逗留少於三個月的流動居民佔233,100人。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0 23:57
又比如香港,做什么事,很多大陆人都说,在香港,帮忙把一箱货从车上顺手搬下来,也是要收费的,, 难道这 ...
善善善 发表于 2019-8-20 14:45 
善善善, 香港每日都有很多內地人移民定居,你所說的香港人,可能就是來自內地的祖國同胞
港澳版>新聞>港澳
去年5.74萬內地新移民來港 日均多過150人
2017年02月28日(二)
過去十多年來均未有用盡的內地單程證配額在去年突然「用凸」,有57,400名內地新移民來港,較2015年激增近五成,創下16年新高;但奇怪的是平均每天有多於150人來港,高於每日的150個單程證限額。
據了解,每日的單程證配額維持不變,去年來港的內地新移民激增,可能因單程證持有人可於批證後的3個月內抵港,部分持證人又集中於某些時段抵港,致出現配額「用凸」的錯覺。保安局亦回應指,由於簽發與獲發的單程證人士來港可能在不同年份發生,故兩個數字未必完全對應。
慣稱單程證的《前往港澳通行證》由內地審批簽發,自1982年起實施配額制,由最初每日75個逐漸增至現時每日150個。以1年365日計算,每年總計應有54,750名內地新多民來港。不過,統計處昨日(27日)公布去年中期人口統計顯示,去年有高達57,400個單程證持有人來港定居,即使去年有366日,平均每日來港的內地新移民多達156.8人,高於每日配額上限。
據了解,單程證的配額未有改變,單程證持有人在獲批證件後3個月內抵港即可,故可能出現部分持證人集中於某些時段抵港的情況。翻查入境事務處與民政事務總署就新來港人士的定期調查顯示,過去亦曾出現單程證持有人抵港人數,高於配額總數的情況,如2005年有55,106人。不過,自2005年後,香港未再出現單程證持有人抵港人數高於配額總數的情況,2015年時更低至只有38,338人,惟去年則激增至57,400人,是16年新高。
至於內地新移民教育程度則大致有提升,根據當局最新調查,去年第三季有約68%新移民擁有中學學歷、有大專或以上學歷者亦有20%。不過,約11%新移民僅得小學或以下學歷,當中有190人更是未曾接受教育或僅得幼稚園程度。
有協助新多民融入香港的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估計,去年單程證持有人來港激增,可能是港人在內地的超齡子女,惟該會接獲的求助個案維持不變,每年約有400至500人,主要是尋求職業、教育及住屋協助。
她批評港府雖未有單程證的審批權,但應向內地部門索取有關申請數據,如輪候人數、性別及年齡等,以及早調配資源,向新移民提供適當支援。「好似呢兩年,一年多,一年少,政府完全無準備,咁點幫佢哋適應香港嘅生活?到時又畀人話新移民來香港唔做嘢,咁咪唔好囉。」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12
作者宇澄
《線報》linepost
《港府應對新移民.需三管齊下》
博客
18 二月 2019

新年前後,流感爆發引致醫護人員壓力爆煲,有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指求診者十個有七八個都是新移民,此說立刻引爆了網民、甚至部份中產港人對新移民的不滿。
政府官員過去一聽到要求檢討每日一百五十名的單程證名額便精神緊張,深怕政治不正確,每次都只搬出「家庭團聚是基本人權」為由,沒理會市民的切身感受。領導者活在雲端無視新來港人士對一般市民的影響。
政治講求的是「觀感」,Politics is always about perception。2017 年新移民在領取綜援人士中佔比約 5%,比 2005 年的 11% 大幅減少,而不少現任及前任的醫管局高層都聲稱新移民佔用本港的醫護資源不多。但這些言論完全無法扭轉市民的「觀感」。前線醫護人員,甚至到過公立醫院求診的普通市民,都感受到為數不少、操非純正廣東話的病人在院內等候的情況。官員除非公開新移民及內地人來港求診的數據及統計準則,否則空口講白話,越講只會越讓人感覺他們不體察民間疾苦。最近有些前任高官公開呼籲社會「擁抱新移民」,簡直是發出最後的死亡之吻,反築起社會更大的不滿。
要改善新移民在香港人心中的觀感,必須由制度入手。每日一百五十人的名額有無檢討空間?可否提高單程證審批的透明度,例如向公眾解釋何謂「家庭團聚」的定義。目前對「家庭團聚」的演繹,內地機構有絕對的主動權,港府一直三緘其口,而坊間有指,不少非直系親屬都可以憑「家庭團聚」名義來港。港府不能持續含糊其詞。
其次便是盡量杜絕任何人透過制度漏洞,詐騙港府的福利。港人對新移民的怨氣不少來自他們對公共資源的濫用,尤其是極之匱乏的綜援及公屋。當局有必要考慮核實新移民公屋申請人在內地的財務資料,避免有人將資產移往內地後濫用本港福利。
此外,近年不少新來港人士都較抗拒適應本港文化。政府可以強制要求他們參加一些非政府組織舉辦的課程,學習廣東話或本地一些風俗,減輕文化差異。政府斷不能夠再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處理新移民問題。
宇澄, 擁有十多年媒體經驗, 曾經在本地報章和電視台工作, 現為自由撰稿人和大專兼職老師。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14
內地人湧港打HPV針逼爆醫院 花$6800等足個半鐘
內地婦女湧港接種預防子宮頸癌(HPV)疫苗,網上流傳近日養和醫院逾百人逼爆大堂,「打蛇餅」排隊接種HPV九價疫苗,有前往打針的網民更將「盛況」拍照,聲稱是打第二、第三針的HPV疫苗。東網今日(24日)再到該院視察,發現有不少內地人拖篋前來打HPV疫苗。
來自湖南的張小姐和朋友胡小姐結伴來港打第二針,張表示今日到達醫院時已有20至30人等候,她們花了逾20分鐘完成打針程序,而有關疫苗在內地注射需要預約,等候時間較長,她們覺得來港打針可靠,而且有朋友介紹養和醫院服務比較好,剛巧數月前來港旅遊,遂順道接種,而上一次接種是平日,人比較少。
來自杭州的戚小姐花逾6800港元打3針,今日打第二針,見有幾百人輪候,她等了1.5小時,認為時間較長。她指,內地打HPV疫苗有年齡限制,而因有朋友介紹,加上信譽較好,故來港打針。
養和醫院昨日(23日)回覆傳媒指,為方便去年於該院接受HPV九價疫苗第一針之人士,該院早前定於昨、今兩天開放特別時段為病人提供第二針及第三針疫苗注射。該院估計,人流較多與農曆新年假期結束不久有關。根據養和醫院網頁資料,現時HPV疫苗收費由3573至6195港元不等,費用包3次疫苗費及注射費,但不包括320至560港元的診症費。
香港醫學會較早前調查發現,HPV疫苗的收費中位數,於2010及2014年兩次調查均為1200港元,但去年大幅加價50%至1800港元。醫學會估計,除因藥廠加價外,亦因近年大量內地女性湧港打HPV疫苗,拉高整體疫苗價格。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19
子宮頸癌疫苗短缺 范國威呼籲「港人優先」
香港電台-港聞
2018年6月8日 下午7:21
本港診所的子宮頸癌疫苗短缺,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呼籲以「港人優先」的原則,讓香港市民優先注射。
范國威說,內地女子來港注射疫苗令需求增加,推高疫苗價格,最高價格近萬元,香港診所的疫苗供應量亦因而不足。
現時公立醫院及健康院沒有為女性提供免費疫苗,一般市民只能到私家診所注射。范國威建議衞生署採購足夠疫苗,令本港婦女在足夠供應及合理價格下注射。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20
近年不少內地人湧港打子宮頸癌疫苗,家計會今日(20日)在網站發佈重要通告,指由於資源有限,該會的子宮頸癌疫苗注射服務,現時只能向香港居民提供,直至另行通告。
家計會提供的子宮頸癌疫苗注射服務,需要收費,該會網頁顯示,單是每針9合1疫苗收1200元,未計醫生評估等收費,整體收費因人而異。有關通告全文為「作為註冊於香港之慈善機構,本會的性與生殖健康服務須優先照顧香港居民。鑑於近日接獲大量子宮頸癌疫苗注射服務的要求,已超出本會有限資源,此服務現只提供予本港居民,直至另行通告。如有不便,懇請見諒」。
家計會目前透過3間青少年保健中心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注射,其中一間中心門口今日張貼一張以繁、簡中文及英文寫成的通告,指近日接獲大量子宮頸癌疫苗注射服務,但鑑於資源有限,故要優先照顧港人需要。
有關通告沒有指明針對內地人,不過消委會今年2月指,內地客有關疫苗的投訴,2015年及2016年均只有4宗,但去年狂飆至392宗,大幅上升97倍,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當時表示,反映內地人來港注射疫苗大幅上升,但並沒有細分有關疫苗種類。主席黄玉山亦表示,涉及疫苗的投訴,去年有444宗(包括本港及內地),當中有很多是內地人透過中介付款,來港注射子宮頸癌疫苗,但最終因疫苗短缺,未能按時注射。
家計會發言人表示,該會有為非香港居民提供服務,但佔整體比例不多。因本會近日收到大量來自非香港居民的疫苗查詢及預約的要求,在有限的資源下, 作為註冊於香港之慈善機構,該會的性與生殖健康服務須優先照顧香港居民,因此此項服務現只提供予本港居民,直至另行通告。惟已預約或已接受第一劑和/或第二劑注射之非本港居民,可於本會繼續完成注射療程。
發言人補充,沒有就非香港居民查詢、或使用此項服務的數字作統計,此項亦非政府資助服務,強調該會現時的子宮頸癌疫苗供應無問題。
政府之前透過關愛基金宣佈推出為期3年的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注射先導計劃,為合資格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女性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注射,並由家計會負責執行。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23

《〈自由亞洲電台〉 主页 | 新闻 | 港澳台新闻
内地妇女香港维权 控诉HPV疫苗不足
约20名来自大陆的苦主,周五(8日)跨境到香港铜锣湾一间药厂办公室外抗议,有人拉起「不要再欺骗中国人」的横额,要求回应。药厂其后发声明,指已采取措施确保香港可持续供应子宫颈癌疫苗,有关注事件的立法会议员,呼吁要维持疫苗「港人优先」的政策。(何山/霍亮乔 报道)
约20名报称在香港私家诊所报名接种HPV子宫颈癌疫苗,但由于疫苗缺货,第二、第三针接种无期的大陆妇女,6月8日跨境去到香港铜锣湾疫苗药厂办公室外抗议,要求正视问题。
协助这批苦主的顾问公司职员何先生向本台表示,联络到了苦主约500人,各人为接种疫苗,花费至少6000港元。
何先生说:他们是内地的,今日已回去。今日的情况就是,现时默沙东(Merck & Co药厂)正式接受这些苦主的请愿信,接著下来会作出某些安排,可能会等(给)这些人打针,但目前仍未知道。默沙东未完全回覆,要等完整回覆才知进展情况。
现场图片可见,这批大陆苦主拉起写有「打了第一针就断供应、速速还我九价疫苗」的横额。香港传媒报道,有苦主要求药厂,如无法安排注射第二及三针,要退回打针费用,以及到香港打针的机票旅费等。
立法会议员、新民主同盟的范国威呼吁,香港诊所子宫颈癌疫苗短缺,应以「港人优先」为原则。他说,内地女士来香港注射疫苗,增加了需求压力,亦推高私家诊所疫苗价格,有的高至近万元。
范国威说:香港现时疫苗注射好依赖私人市场,即去私人诊所注射。有消息指,疫苗(价格)可能被抢高至千多元、几千元,甚至有传媒报导是上万元,情况恶劣。
范国威并要求香港公立医院及健康院,维持现有为港人妇女免费提供疫苗的政策。
范国威说:2018年4月20号,特区政府透过「关爱基金」让家计会有一个「先导计划」,给香港青少年女性免费注射子宫颈癌疫苗,以港人优先。私人市场主导这种疫苗注射,情况出现了疫苗短缺,甚至乎抢高价格的话,答案自然显现出来。
协助大陆苦主在香港维权的顾问公司职员何先生则回应,港人优先没错,但也要照顾这些大陆消费者的权益。
何先生说:你优先香港人,但都要让那些已注射第一针的人士,先完成二、三针(注射)。这个是合理的解释,大部分(人)都是(花)六千元以上,我们找的人有超过五百人。
民建联的立法会议员葛佩帆接受香港电台访问时表示,近年内地中介公司安排大量内地女子来港注射,由于接种的妇女需要一年内接受三支子宫颈癌疫苗,否则会影响功效,诊所有责任为客人预留针剂,确保她们能注射第二及第三针。
范国威则表示,要香港解决大陆子宫颈癌疫苗不足实不可能。
范国威说:最重要的逻辑和原则是,香港作为一个730万人口的城市、特区,不能在HPV疫苗注射问题上协助大陆居民解决,他们自己都要面对疫苗注射,又或是因为对国内疫苗信心不足,故跨境到香港接种。
药厂代表接过苦主请愿信,其后发表声明,指已采取措施确保香港可持续供应子宫颈癌疫苗;并呼吁医护界,将现行疫苗优先处理第二或第三针接种,并建议2018年暂停第一针注射。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25

星島日報
2018年04月20日 22:43
香港家計會子宮頸癌疫苗「港人優先」
家計會子宮頸癌疫苗「港人優先」
本報記者蔡俊傑香港報道
香港子宮頸癌疫苗持續短缺,大量內地市民近年到港接種疫苗,導致本地市民「一針難求」。提供有關服務的家庭計劃指導會二十日突然貼出繁體及簡體字的重要通告,指近日收到大量來自非香港居民的查詢及預約,因此決定現只向香港居民提供注射服務,直至另行通告。
本報發現,不少內地網民近期討論往家計會接種疫苗的方法,包括如何用電郵及電話預約,相信是導致機構應接不暇的原因之一。
本報早前曾經獨家報道,香港子宮頸癌疫苗荒持續,當中涉及不少內地人蜂擁到港接種疫苗,導致不少港人無法預約接種。家計會一月時向本報表示,疫苗供應已經回復正常,但二十日卻突然貼出繁體及簡體字的重要通告,指由於資源有限,現只向香港居民提供注射服務,直至另行通告。
家計會回覆本報指,近日收到大量來自非香港居民,有關子宮頸癌疫苗注射服務的查詢及預約的要求,在有限的資源下,作為註冊於香港的慈善機構,家計會的性與生殖健康服務須優先照顧香港居民,因此有關服務現只提供予香港居民,直至另行通告。家計會又指,現時子宮頸癌疫苗供應沒有問題,已預約或已接受第一劑或第二劑注射之非香港居民,可於該會繼續完成注射療程。
本報發現,近期有不少內地網站討論如何到家計會接種疫苗,甚至有網民以過來人身分,稱家計會接種疫苗的價錢遠低於私營醫療機構,並解答網民各種問題,導致大批內地市民近日不斷向家計會查詢及預約,例如有人教授網民:「之前我直接發郵件問的,友情提醒,用純英文發。」亦有網民指,需要留下香港電話,否則不會獲得家計會的回覆。
家計會現時九價疫苗每針售價一千二百元,容許非本地居民接種,首次接種需付醫生及護士評估費共三百六十元,但本地居民的費用較為便宜,只需二百三十元。若非本地居民有意接種一套三針的九價疫苗,則需付約四千元,仍較市面便宜。衛生署表示,根據子宮頸癌疫苗供應商的資料,現時仍保持正常供應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給家計會使用。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29
香港經濟日報
評論版 2011/05/13
產科服務不足 加劇中港矛盾
最近公立及私家醫院因為產科限額幾近額滿而鬧哄哄,更有報道指有本地孕婦4月下旬已預約不到12月的九龍區私家醫院床位,醫生更說懷孕8周才預約私院已經太遲,更有私家醫院要縮減產前檢查次數。
本地孕婦想享受更優質服務才會選擇到私家醫院分娩,現在反而要孕婦回流到公立醫院,實在荒謬,難怪本地孕婦有感自己的權利被剝削。
私院先到先得 要與內地婦爭
筆者也是一名孕婦,慶幸今次仍能在4月中懷孕9周時,預約到新界的私家醫院床位,今次的經驗就是不停和同樣願意付錢的內地孕婦「爭、爭、爭」,感覺有點累。選擇本地私家醫院生產,也不是願意付錢就行。
據護士說,由於選擇私家醫院的本地孕婦比例不算太多,很難預留一定名額給本地孕婦,所以醫院的做法是「先到先得」。
以現在私院婦產科服務預約緊張的情況,孕婦根本沒可能多約見醫生,能在整個孕期做到12次產前檢查真是幸運。筆者也發現以往在首3個月可以每2星期做一次產檢,現在只能每3星期一次。收費增加了,可提供的服務卻減少了。
收費增服務減 感覺如被剝削
現在由於人數太多,連私家醫院覆診也要輪候個多兩個小時。在流水作業的情況下,就算孕婦因為害喜、胃灼熱等辛苦得死去活來似的,醫生也沒有太多時間理會,私家醫院的情況已比公立醫院好一點。新手父母也休想醫生花太多時間去解答閣下的查詢,上網解決疑難後再詢問醫生意見吧。
產前的專門檢查(如唐氏綜合症測試、結構性超聲波)也開始供不應求,現在連在私院檢查也要等上兩三小時,因為內地孕婦比例實在太多!在這個情況下,怎不教本地孕婦希望有關當局能控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目?再加上內地孕婦大多是一行數人(包括中介人、家人/傭人及孕婦自己),令等候室擠滿了人,加上小部分沒公德心的(如一人霸佔多個座位等),較容易引起本地與內地孕婦的矛盾。
面對床位短缺、醫護服務緊張,本地與內地孕婦的矛盾只會日漸加深,必須及早正視,否則矛盾日深一發不可收拾。限制沒有本地永久或臨時居留權的孕婦在港分娩(有港人丈夫除外),或要求私家醫院每月預留一定床位限額給本地孕婦購買,可能是當中解決方案,希望當局早日提出短期措施及長期政策作出紓緩。
撰文 : 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副主席
欄名 : 中產階級心聲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30
香港孕婦抗議中國孕婦逼爆香港醫院
《星島日報》 2006年11月20日
近百孕婦及家屬遊行到政府總部,不滿在中國孕婦湧來香港產子下,令香港孕婦得不到應有的權益。孕婦指香港公立醫院不但產房嚴重擠逼,而且出現一個產房同時替兩個孕婦接生,香港孕婦更要睡在走廊的「帆布床」,產前檢查次數亦被扣減。
三十名孕婦到政府總部抗議
中國婦女湧來香港產子成熱潮,早已逼爆香港公立醫院。大約七十人(包括約三十名孕婦)昨日於中環皇后像廣場出發,遊行至政府總部,不滿香港婦產科資源嚴重短缺,連私家醫院婦產科亦出現爆滿的情況,生產前已需要四出「搵位生仔」。有示威者表示,有朋友在產房生產時,看到身旁一塊布簾後,露出一雙腳,意味著產房內有超過一位孕婦,直指「好恐怖,連一個女人基本的私隱也沒有」。
即使能順利生產,床位短缺情況嚴峻,令產婦未完全康復就要出院,又或要睡在加放的「帆布床」。示威者引述網上個案,指順產孕婦住院僅一晚就會被趕走,而剖腹生產的,一般亦只會留院三日兩夜。另外,為配合需求,醫院會「靈活」增加床位,在六人病房內,添置兩張臨時病床,更於走廊加放帆布床。有示威者亦不滿現時醫院已沒有舉辦嬰兒護理班。
資源短缺又直接剝奪孕婦接受產前檢查的權利。示威孕婦指原本每四至六星期就要接受一次的產前檢查,竟被延遲至八至九星期才能檢查,孕婦需額外花費每次四五百元,到私人執業醫生檢查。
中國孕婦及其子女與香港人爭奪資源,同時影響到香港人的生育意欲。已誕下一名健康嬰兒的紀太,曾遭醫院以資源不足為由,拒絕為她的第二個胎兒,進行結構性超聲波檢查,不禁慨歎「我生呢胎係咪錯呢﹖」。亦有其他準父母亦擔心,中國孕婦的子女,會與香港人爭奪教育資源,直言對生育卻步。
活動召集人劉太認為,香港政府必須立即商討對策,短期內應設法阻止中國人來香港產子。對於此做法可能影響人權,劉太回應﹕「哪我們香港產婦的人權何在﹖」
醫管局發言人強調,公立醫院於去年九月起,調高對非符合資格人士的產科收費,並已成功減少兩成非符合資格產婦的數目。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36
2006-11-20
孕 婦 上 街 抗 議 內 地 產 婦 霸 病 床
【 本 報 訊 】 一 群 懷 胎 多 月 的 準 媽 媽 , 不 想 到 公 立 醫 院 產 子 時 被 迫 在 病 房 洗 手 間 旁 睡 「 摺 床 」 、 不 甘 辛 苦 納 稅 後 , 卻 因 內 地 孕 婦 湧 港 產 子 , 令 她 們 應 享 的 醫 療 服 務 受 延 誤 。 約 六 十 名 「 爭 取 本 港 孕 婦 權 益 大 行 動 」 成 員 昨 遊 行 到 政 府 總 部 , 她 們 挺 大 肚 子 也 要 上 街 , 質 問 行 政 長 官 曾 蔭 權 「 生 仔 床 位 都 要 乞 , 我 如 何 生 三 個 」 ?
「 床 位 都 要 乞 , 交 稅 為 乜 」 、 「 私 家 公 立 齊 冇 位 , 走 去 邊 度 生 阿 仔 」 。 捧 脹 鼓 鼓 的 肚 子 , 十 多 名 孕 婦 在 丈 夫 、 朋 友 的 陪 伴 下 , 吃 力 的 走 上 炮 台 里 的 大 斜 路 , 抗 議 政 府 漠 視 內 地 孕 婦 來 港 產 子 , 剝 奪 本 地 孕 婦 骨 肉 權 益 。 有 本 地 孕 婦 不 能 依 時 享 用 產 前 檢 查 、 有 孕 婦 「 見 紅 」 也 不 能 入 院 , 最 終 導 致 流 產 。
被 迫 出 院 不 幸 流 產
剛 於 上 月 底 產 子 的 高 危 孕 婦 阿 Ling 透 過 錄 音 帶 向 示 威 者 訴 說 慘 痛 經 歷 。 阿 Ling 有 高 血 壓 , 在 瑪 麗 醫 院 剖 腹 產 子 。 她 留 院 短 短 三 日 , 院 方 以 床 位 短 缺 為 由 , 要 她 轉 往 女 廁 旁 的 「 摺 床 」 。 她 傷 口 未 癒 合 , 拒 絕 調 床 , 未 康 復 已 被 迫 哭 出 院 。 「 四 年 前 我 生 第 一 胎 , 可 以 公 立 醫 院 住 五 日 四 夜 , 今 次 住 三 日 兩 夜 就 要 出 院 」 。 她 現 時 仍 要 每 天 到 醫 院 洗 傷 口 , 更 出 現 產 後 抑 鬱 。
「 爭 取 本 港 孕 婦 權 益 大 行 動 」 接 到 一 名 曾 小 產 的 孕 婦 投 訴 , 她 本 月 初 有 陣 痛 「 見 紅 」 到 瑪 麗 醫 院 求 醫 。 醫 生 稱 沒 有 床 位 , 讓 她 留 在 觀 察 病 房 一 晚 , 翌 日 清 晨 即 將 她 趕 回 家 , 她 回 家 洗 澡 時 卻 不 幸 流 產 。 大 行 動 發 言 人 劉 太 質 疑 : 「 床 位 唔 係 畀 有 需 要 人 咩 ? 政 府 有 冇 理 到 人 命 ? 」
她 指 出 , 現 時 公 立 醫 院 婦 產 科 病 房 環 境 惡 劣 , 孕 婦 被 迫 「 走 廊 」 、 在 洗 手 間 旁 睡 摺 床 , 沒 屏 風 擋 隔 , 要 在 眾 目 睽 睽 下 餵 人 奶 。 屯 門 醫 院 的 產 房 內 , 更 曾 有 三 名 孕 婦 同 時 產 子 , 「 佢 生 仔 時 睇 住 隔 間 個 大 肚 婆 對 腳 , 冇 晒 私 隱 」 。
伊 醫 發 現 愛 滋 母 嬰
「 上 次 生 仔 , 我 左 右 隔 籬 病 人 全 部 講 國 語 。 佢 霸 晒 公 立 醫 院 資 源 ! 」 懷 第 三 胎 的 陳 太 投 訴 , 醫 院 管 理 局 近 年 開 始 不 替 非 首 次 懷 孕 的 孕 婦 做 超 聲 波 掃 描 , 令 父 母 難 以 盡 早 知 道 孩 子 的 健 康 情 況 , 產 前 檢 查 的 輪 候 時 間 也 由 六 周 延 長 至 十 周 。
即 使 中 產 孕 婦 有 能 力 到 私 家 醫 院 產 子 , 也 因 內 地 孕 婦 迫 爆 普 通 病 房 , 動 輒 要 多 花 五 至 十 萬 元 , 入 住 頭 等 病 房 。
伊 利 沙 伯 醫 院 內 科 部 主 管 兼 愛 滋 病 服 務 組 顧 問 醫 生 李 頌 基 表 示 , 近 年 有 內 地 孕 婦 匆 匆 來 港 分 娩 , 因 為 沒 有 做 產 前 檢 查 , 產 後 才 被 發 現 是 愛 滋 病 患 者 , 令 嬰 兒 白 白 錯 過 了 減 低 感 染 的 機 會 。
轟 防 走 數 方 案 無 用
面 對 本 港 產 婦 的 怒 氣 , 衞 生 福 利 及 食 物 局 常 任 秘 書 長 李 淑 儀 昨 表 示 , 醫 管 局 及 衞 福 局 正 就 大 量 內 地 孕 婦 來 港 產 子 問 題 研 究 預 繳 方 案 , 包 括 考 慮 提 高 住 院 按 金 及 增 加 收 費 , 並 研 究 要 求 孕 婦 繳 費 後 , 方 可 出 院 ; 如 孕 婦 日 後 再 來 港 , 會 查 看 紀 錄 , 預 計 年 底 前 會 有 方 案 。
「 大 行 動 」 並 不 收 貨 , 發 言 人 劉 太 指 出 , 在 內 地 「 超 生 」 罰 款 高 達 16 萬 元 , 「 香 港 增 加 按 金 到 3.3 萬 , 根 本 冇 作 用 , 政 府 咪 當 市 民 係 仔 ! 」 她 們 將 約 見 衞 福 局 局 長 及 立 法 會 議 員 跟 進 問 題 。
李 淑 儀 重 申 , 基 於 人 道 立 場 , 在 危 急 情 況 下 , 仍 然 會 為 內 地 孕 婦 提 供 服 務 , 而 合 資 格 的 本 地 居 民 , 是 優 先 的 服 務 對 象 。 醫 管 局 發 言 人 表 示 , 該 局 會 增 加 產 科 人 手 , 如 增 聘 兼 職 助 產 士 , 重 新 聘 用 已 離 職 或 提 早 退 休 的 醫 護 人 員 等 。
本 港 去 年 有 近 六 萬 名 嬰 兒 出 生 , 當 中 近 一 萬 人 的 父 母 都 不 是 香 港 人 。 審 計 署 本 月 發 表 的 報 告 , 批 評 醫 管 局 追 討 欠 款 不 力 , 過 去 五 年 被 拖 欠 三 億 多 元 醫 療 費 , 超 過 三 分 二 涉 及 內 地 人 , 很 多 是 內 地 孕 婦 來 港 產 子 。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40
公開警察醫院內虐打被捕長者片段 林卓廷:警施行酷刑可囚終身
2019/8/20 — 13:50
【15:50 更新:北區醫院回應】
近日警方多次被質疑私下對被捕者施暴。林卓廷今日開記者會,公開被捕長者在醫院獨立病房內被軍裝警員虐打的片段。片段可見,事主被多次拳打、掌摑、用衣物掩蓋口鼻,更被警棍戳下體及肛門,時長接近半小時。林卓廷指,有關軍裝警員連環使用私刑虐打,根據《刑事罪行(酷刑)條例》,最高刑罰可判處終身監禁。
警方今日下午 1 時許則發稿稱高度關注事件,將沿刑事方向跟進調查,強調絕不容警務人員濫用私刑。(另見報道)
事主兩名兒子指,事主被捕期間,二人曾到醫院探望他,惟事主未有向兒子求救。到保釋外出後,兒子發現事主「右手無名指被拗斷」、「周身傷」,又表示「下體好痛」,才得悉事件來龍去脈。兒子憤斥警方「無法無天」、「變態」,認為警方「手法純熟,帶哂手套,好似有預謀咁」,又指到警察投訴課接納案件近兩個月,未曾有警員跟進及要求錄取口供。
因醉酒爭執被捕 被反扣雙手躺於病床
62 歲的鍾姓男子於 6 月 25 日晚上,在上水醉酒後與人爭執,後被指襲警被捕,並送往北區醫院急症室。事主兩名兒子先後兩次到醫院探望父親。
事主兒子凌晨 12 時半到醫院時,聽到事主不斷大嚷「我要去廁所」,警察始終不肯放行。兒子又留意到,事主在雙手被反扣的情況下,平躺在病床上,雙手浮腫,便要求警員將事主雙手扣在病床兩角,以取代反扣雙手。惟警員反問,「點解要嘥多個手銬」,拒絕兒子請求。事主兩名兒子見父親醉意未退,便離開醫院回家。
軍裝警員行私刑 連環掌摑揸下體
根據醫管局提供的片段,事主26日凌晨2時被兩名軍裝警員及一名便衣警員送往急症室獨立病房後,便開始第一輪約七分鐘對事主的虐打。在施暴前警員事前已帶上手套,以事主上衣掩蓋其口鼻,又連環拍打事主頭部、用手指按壓事主眼睛。事主一度因受驚過度失禁,其中一名軍裝警員以沾尿的上衣掩蓋事主口鼻,根據林卓廷引述,該警員再對事主講「瀨咗尿,食返自己啲尿」。同房的便衣警員目睹施暴過程,但過程中並無制止同袍對被捕者的暴力行為。
兩名軍裝警員曾一度離開病房後折返,繼續對事主施暴,除了不斷掌摑事主及使用電通兩度近距離照射事主眼睛外,據林卓廷引述,其中一名軍裝警員一邊揮打事主腹部,一邊恐嚇事主「黑警就係咁樣樣做嘢」,警員更一度手揸及揮拳重擊事主下體。此外,亦有把警棍塞入事主嘴巴,並把手套脫下放在事主臉上,隨後離開病房,結束第一輪約七分鐘的虐打。
警察曾在第一輪施暴期間多次抬頭四處張望,疑尋找病房內是否設有閉路電視。林卓廷補充,事主在被送院的途中情緒激動,因此被送往專門接受精神及情緒有波動的獨立病房。林指曾經有病人拆掉明顯外露的閉路電視鏡頭,因此是次的獨立病房設有隱蔽式閉路電視系統,而在房門亦有通告表明房內有閉路電視進行錄影。
兩名警員離開約兩分鐘後,有第三名軍裝警員進入病房,事主向該名軍裝警員投訴自己被另外兩名軍裝警員虐打,但其未有理會,令事主曾一度用頭撼向病床企圖自殺,但被該名軍裝警員阻止。其後施暴的兩名軍裝警員再次進入病房,恐嚇事主將會騷擾其家人,並逐一讀出事主太太及兩名兒子的姓名,指會「搞埋你老婆,搞埋你屋企人」後,便離開病房。
軍裝警員對事主的第二輪暴打是相隔半分鐘後再次進入病房,其中一名軍裝警員重新帶上手套,強行將事主的手屈拗入病床扶手的空隙,同時不斷捏事主下體。另一名軍裝警員則用事主上衣掩蓋事主口部,企圖阻止事主呼喊。同時,帶上手套的軍裝警員強行脫下事主外褲及內褲,多次用警棍戳事主下體及肛門。該名警員離開前,把手套脫下並放在事主臉上多次掌摑事主,結束第二輪約六分鐘的施暴。
長子指,自己擔心父親情況,凌晨三時半左右折返醫院,發現父親已轉到獨立病房,門外有警員看守。他留意到,父親稍轉清醒,「好攰咁」,又令兒子「唔好留係醫院,快啲走!」當時事主身體被被子蓋上,兒子未覺有異後離開。
右手無名指被拗斷 事主:下體好痛
直至晚上近十時,事主被保釋回家後,兒子發現事主身上有明顯傷痕,「右手無名指被拗斷」、「周身傷」,事主又表示「下體好痛」,了解後才得悉事件來龍去脈。
根據事主家屬暫時的照片,事主身上多處出現被虐打的瘀傷,口角流血,下體感到痛楚。而事主右手無名指第一節本身無法屈曲,但在被警員施暴期間強行拗曲,導致無名指斷裂,需要帶上固定器三星期。
除了身體傷痕外,兒子形容事主事前性格樂觀,被虐打後情緒不穩,不喜外出,又變得「驚青,食唔落飯」,向警署報到時「未去到差館已經驚,去到就頭耷耷」。同時,事主又指,事發時有警員曾威脅自己一家的安全,事主妻子得悉後亦不敢離家,令家人生活大受影響。
兩名兒子憤斥警方「無法無天」、「變態」,認為警方「手法純熟,帶曬手套,好似有預謀咁」,又質問「差佬大曬?」二人續指,希望將「變態嘅差人拉去坐監」,但二人到警察投訴課投訴近兩個月,未曾有警員跟進及要求錄取口供。二人投訴無門,始決定向民主黨議員求助。
林卓廷:酷刑罪可囚終身 促改革投訴課、監警會
林卓廷提到,警員連環對手無寸鐵、毫無反抗能力的被捕者施暴的行為令人髮指,並援引《刑事罪行(酷刑)條例》第一部第三條(1)、(6),警惕涉事警員,以公職身分行事的人在執行公務期間,蓄意令他人受到疼痛或痛苦,即犯酷刑罪,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林續指,事主已記下施暴警員的警員編號,又認得警員相貌,呼籲涉事警員盡快自首。
林認為,在過往兩個月中多次接到市民投訴警方對被捕者濫用暴力,而民主黨曾多次轉介投訴警察的個案予警察投訴課,惟對方往往表示並無獨立證人、片段證明相關案件發生,以致大部分的個案投訴都無法證實和不成立。林指除了投訴警察課外,監警會亦無法發揮執行警隊的作用,由建制派主導的監警會產生制度行的缺陷,導致越來越多前線警察目無法紀、濫用暴力,林建議必須徹底改革警察投訴課及監警會,令其獨立於警隊之外,「不可繼續自己人查自己人」。而就是次警員虐待被捕者的事件,林表示他們已把蒐集到的證據交給警方,並要求警方立即展開刑事調查。
北區醫院:按私隱條例、醫管局守則提供閉路電視影像
北區醫院發言人下午回覆傳媒查詢指,該名 62 歲男病人 6 月 25 日由警員押送下到北區醫院急症室求醫,由於病人當時表現激動,並影響到急症室其他病人,醫護人員轉送病人到「紊亂病人休息室」接受治療及觀察,其間繼續由警員看守。醫護人員定時到休息室監察其狀況,並無發現異常情況。該病人於翌日(26 日)上午轉往觀察病房繼續接受治療,當日下午出院。
北區醫院接獲議員轉介該病人索取於「紊亂病人休息室」留醫期間閉路電視影像複本的申請後,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及醫管局相關實務守則規定處理,並向申請人提供有關資料。
院方曾詢問該病人是否需要報警處理,對方表示並無需要;病人留院期間,亦無向醫護人員及院方提出投訴。北區醫院表示,會配合警方有關調查工作。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42
長者於病房內遭警行私刑 影片證警棍打下體、掌摑面部
(獨媒特約報導)一名62歲男子6月底在上水醉酒與人爭執,被指襲警,遭警方拘捕。該男子被送到北區醫院後,於獨立病房內遭警員凌虐,包括以警棍打下體、掌摑面部、以電筒強光射向眼睛等。民主黨公開向醫院管理局索取的閉路電視影片,影片中清晰可見警員狂毆該名男子,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斥已干犯酷刑罪。
62歲事主鍾先生住在上水,在6月25日晚因為醉酒後和街坊爭執被拘捕,期間被指襲警。他在6月26日凌晨被送到北區醫院急症室的獨立病房,期間四肢被綁。兩名軍裝警員跟隨進入病房後,先後掌摑事主,戴上手套並以事主的上衣掩蓋其口和鼻,拍打其頭部和按壓眼睛,更稱「瀨咗尿,食返自己啲尿。」
兩名軍裝警員一度離開病房,折返後再戴上手套,大力按壓鍾先生面部,又使用電筒近距離照射其眼睛。警員更揮拳打向鍾先生的腹部,拔其腳毛和手揸下體作凌辱,又以毛毯掩蓋其口和鼻。
在影片中段,兩名軍裝警員變本加厲,以警棍毆打鍾先生下體,和以警棍塞入其口中。及後另一名軍裝警員進入病房,鍾先生一度將頭部撞向床邊,意圖自殺。原來的兩名警員再次進入病房,更恐嚇鍾先生「搞埋你老婆,搞埋你屋企人」,並讀出其家人名字。
閉路電視片段全長約28分鐘,警員行使私刑的時間長達20分鐘。兩名警員最後更強行脱下鍾先生的外褲及內褲,以警棍襲擊其下體和肛門。
鍾先生在保釋後滿臉傷痕,右手無名指指筋斷裂,他在回家後在家人追問下,才敢對兒子講述事發經過。
事主幼子鍾先生指自己沒有做錯,在記者會上脫去口罩。
事主長子鍾先生在看到片段時激動落淚,他稱父親的手腳當時被綁,不明白為何要遭受到折磨。他斥責警察是有預謀地毆打父親,而且手法純熟,希望犯法的人會受到制裁。
事主的幼子鍾先生則強調,父親當時只是「飲醉咗酒,被捕後都無反抗」。他斥警察無法無天,「想將變態警察拉去坐監,想攞返個公道。」在記者會期間,他脱去原本戴著的口罩,露出面貌,「我都無做錯,點解要戴口罩?」
鍾先生的兩名兒子曾到警察投訴科投訴,但至今仍未獲邀落口供。林卓廷強調,片段中的警員的身份是毋庸置疑,醫管局亦已確認他們是軍裝警員,我他認為涉事警員已干犯香港法例《刑事罪行(酷刑)條例》。他炮轟涉事警員目無法紀,事件令警隊嚴重蒙辱。
林卓廷又呼籲,警隊高層必須關注警員的健康和精神狀態,立刻將所有涉事警員停職,並深入調查案件。他表明最嚴厲譴責警員惡行,形容行為嘔心。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46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19-8-21 00:48 编辑

警員濫暴問題備受關注。有政黨接獲個案,有軍裝警察向一名62歲毫無反抗能力的長者連環使用各種私刑。事主鍾先生今年6月25日晚上11時左右在上水醉酒與人爭執,其後被指襲警被捕,並送往北區醫院急症室。他被送往急症室獨立病房後,遭兩名軍裝警員連環使用私刑虐打。
警方表示,經調查後今日(20日)拘捕2名警員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及一名男子涉嫌「串謀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3人正被扣留調查,而2名上水分區警員已被停職,案件交由新界南總區重案組跟進。據了解,第三名被捕人士已於上月辭去警員職位。
協助事主的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今早陪同事主的兩名兒子召開記者會陳述事件,並播出事主被虐打片段。
事發於6月26日凌晨2時23分,片段是在北區醫院獨立病房的醫院隱蔽鏡頭所拍攝,可見鍾先生雙手被綁在病床上,兩名有佩戴手套的軍裝警員連番對其拳打下體、掌摑面部逾20次、衣物掩蓋口鼻,大力按壓眼睛,拗手指手腕及拔腳毛,且用電筒近距離照射鍾的眼睛,更用警棍拍打其下體,事主甚至被警棍戳下體及肛門。期間事主不甘受辱,曾一度用頭撼向床邊尋死,情況持續20多分鐘。鍾最後於26日晚上11時被釋放。
62歲老翁遭濫用私刑片段曝光 3名涉事警員被捕
on.cc 東網
2019年8月20日
鍾先生的兒子表示,父親一開始不願透露詳情,只着家人趕快離開醫院。到家後,家人再三追問父親才願說出被打詳情,父親在虐待期間一度被拒絕讓他上廁所而一度失禁,而警員竟多番將染尿的床布塞入父親的口中。
他表示,父親獲釋後,身體出現多處瘀傷,右手無名指更被活生生拗斷,下體承受極度痛楚。他更指,警員曾一度恐嚇事主「我搞埋你老婆,搞埋你屋企人」,並逐一讀出事主太太及兩名兒子姓名。家人對此事感驚慌,6月27日到投訴警察課投訴,至今仍未獲回應,他指摘警方對一個毫無反抗力的年邁長者如此對待,做法無法無天。
林卓廷指出,根據《刑事罪行(酷刑)條例》,公務人員或以公職身份行事的人,無論屬何國籍或公民身份,如在執行公務或本意是執行公務時,在香港或其他地方蓄意使他人受到劇烈疼痛或痛苦,即犯施行酷刑罪。最嚴重可處終身監禁。他會將有關證據交給警方,要求立即將涉事警員停職,並展開刑事調查。
警方表示,高度關注該宗涉及有警務人員懷疑在北區醫院病房內,襲擊一名病人事件,已即時將案件交由新界南總區重案組,沿刑事方向跟進調查。
北區醫院發言人指,院方會配合警方有關調查工作,並指於6月27日接獲議員查詢,指該病人反映6月26日在「紊亂病人休息室」留院期間曾遭警方不恰當對待。院方7月4日接獲議員轉介該病人索取於「紊亂病人休息室」留醫期間閉路電視影像複本的申請,院方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及醫管局相關實務守則規定處理,並於8月12日向申請人提供有關資料。
醫院管理局指轄下的公立醫院及診所範圍內,會因應保安、臨床服務運作需要安裝閉路電視監察系統,閉路電視所在的位置附近會貼上清晰告示,相關部門會因應實際情況需要進行錄影。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50

作者: 寶寶 时间: 2019-8-21 00:56
男子疑被警員虐打 家屬向警方投訴兩個月無回應
【Now新聞台】一名六十二歲的男子投訴兩個月前因襲警被捕,在醫院扣留期間被警員虐打,他的家人提供醫院閉路電視片段作證,要求警方展開刑事調查。
長約28分鐘的閉路電視片段,是北區醫院向家屬提供的急症室紊亂獨立病房情況。當時事主鍾先生手腳被綁在床上,兩名軍裝警員用事主的衫掩蓋事主口鼻、拍打事主頭部及用強光照射他的眼睛,又用警棍插事主下體,再將警棍塞向事主的口。
事主的兒子指父親是在6月25日晚,在上水因醉酒與人爭執,其後被指襲警被拘捕,而父親獲釋後,發現他滿身傷痕,手指指筋斷裂,始揭發事件,家屬曾向投訴警察課投訴,但兩個月以來也沒有回應。
協助鍾先生的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要求警方展開刑事調查,並暫停涉事警員職務。林卓廷又指,現場有其他警員出現,但對事主受虐也視而不見,認為該警員也有責任,需停職調查。
作者: 木容 时间: 2019-8-23 03:43
我喜欢有港味儿的香港,就像北京要有京味儿,上海要有沪味儿,广州要有粤味儿,等等等等,大家各有自己的味儿,又尊重彼此的味儿,还能欣赏别人的味儿。
毛主席还是周总理说的呢,百花齐放才是春。
欢迎光临 熊神进风水国学交流区 (http://masterxiong.joinbbs.net/)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