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上海六院的“丁丁保卫战”推文,被骂不冤

2022-04-02

说来好笑。

昨天晚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发了一条推送,标题叫《丁丁保卫战》:

新闻讲啥的呢。

说隔离酒店有一位外籍患者,丁丁异常勃起50个小时,情况非常罕见。而且50个小时已经远远超过了丁丁异常勃起的最佳抢救时间,后期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终身健康。

推文中写:

这对年轻未婚的患者无疑是不能承受之痛。

于是他们当机立断,找了很多专家过来联合诊断,历经一个半小时,手术终于成功:

经过术后观察,患者恢复良好,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康复出院:

你说丁丁肿了五十个小时,最后进了手术室做了两次手术才好,也确实不算啥小病,救了也就救了。

又解决了一个疑难杂症,医院领导想宣传一下,表示自己医院医术高超,重视患者,文章发了也就发了。

这种内容其实很多医院都会发,一来可以展现自己医院医术高超,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二来可以突出医院重视患者,体谅患者的病情。

救死扶伤的好事,发发文章本来没啥。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上海是什么状态?

现在上海实行所谓“全域静默管理”,为了解决疫情,全上海2400多万人都被封在家里出不去,尤其是浦东和闵行一些街道的居民,已经在家里封了两周以上了。

我的健身教练住在北蔡,一周多以前还能看到他在朋友圈开玩笑然后秀自己健身的视频,但现在朋友圈一天比一天负能量:

因为医疗资源不足,病人无法得到及时的医治,浦东已经出现两例哮喘病人去世的悲剧了。

每天在上海疫情求助的话题里刷,都能看到很多因为疫情封控做不上血透的病人在发帖求助:

就在上海六院,也有因为医院有阳性无法得到医治的病人:

你说上海有2500万人,本来医疗资源就不足,然后现在上海抗疫又需要大量医护人员,虽然医生护士已经连轴转了,但实在是人手不足没办法。

大家都信了。

但怎么救治这个外籍人士能用到这么多医护人员?

不是说人手严重不足吗?


(救治外籍人士派出很多医护)

于是这篇报道直接被骂了几十万条帖子。

文明一点的,质疑说“这是洋钉优先”?
瞅啥瞅别人?说别人没说你是么?
回复 6# 熊老師


是,现在是能来一次是一次
回國後, 妳就來不了我們的交流區。
上海的“洋丁丁保卫战”,干得漂亮!


上海疫情紧张,医疗资源吃紧,多名国人因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丧生。

  为了抗疫大局着想嘛,人家医院也是执行规定,无可厚非。虽然也有人质疑防疫政策的一刀切,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认命了。

  但上海六院的一则新闻告诉我们,即便是疫情紧张,医院也可以克服一切困难,集中优势资源打一场保卫患者的生命健康漂亮仗。

3月31日,上海六院官微发文,《新冠疫情笼罩之下的“丁丁保卫战”》,讲述了上海六院和八院联合抢救一位丁丁异常勃起50小时患者的故事。

  这位患者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当时尚在隔离酒店隔离。如果抢救不及时,以后会留下不可避免的性勃起功能障碍,是年轻未婚夫妻不可承受之痛。

  院长、书记高度重视,各大主任精心治疗,并且上报了市卫健委。

手术成功之后,整个团队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这真是让人感激涕零,不愧为医者仁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啊。想想那位因急诊临时关闭而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去世的护士,我们心里也能得到些许安慰——我们的医院还是尽力抢救患者的,只不过有时实在条件不允许。

  但打脸的是,这位受到高度重视、医院克服重重困难抢救的患者竟然是一位洋大人。我说什么丁丁值得如此大书特书,原来是洋人的丁丁,这场“洋枪保卫战”打得漂亮!

  合着国人有困难就没法救治,洋人有困难就要克服困难抢救是吧?


同是这家医院,面对严重感染的中国人,即便隔离期满多次请求也没能入院治疗。难道国人的命就是不是命吗,只有洋人可以特事特办?洋人的丁丁出了问题会影响下半身的幸福,国人的腿出了问题就不会影响下半生的幸福吗?

  曾经,上海租界公园的门口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帝国主义已经被赶跑七十多年了,为什么我们医院的门竟然还是将国人拒之门外,而为洋人大开绿灯贴心服务呢?

这是什么精神?

  由此我又想起了60多年前的一个老新闻,叫《为了61个阶级兄弟》。

讲的是1960年山西平陆县61个建水库的民工兄弟突发食物中毒,有生命危险,当地为了抢救这些阶级兄弟,跑遍周围的县市——运城、临汾、三门峡等等,但还是没有足够的特效药。最后他们向北京求援,为了抢救伤员,北京派两架军机紧急空运来了特效药,最终成功抢救了伤员。



转载   mzfxw.com
瞅啥瞅别人?说别人没说你是么?
外籍男勃起50小時 上海醫院爽稱打贏「丁丁保衛戰」反被轟


中國上海近日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醫療資源吃緊,甚至陸續傳出有急症、重症患者得不到救治的消息,沒想到就在這個風雨飄搖時刻,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卻在社交平台發表一篇奇聞,叫做「新冠疫情籠罩下的『丁丁保衛戰』」,內容描述他們如何救治一名陰莖異常勃起的外籍人士,結果被中國網友罵到刪文。

這篇文章寫著,日前該飯店收治一位外籍患者,他陰莖異常勃起50個小時,情況相當危急,救治之後卻又再度異常勃起,院方立即施行相當有挑戰性的陰莖海綿體分流術,但更大的問題在於該外籍人士來自高風險地區,因此手術之餘還要顧及疫情防控。

文中表示,院方高層對此高度重視,甚至連市衛健委、市領導都指示必須全力救治,歷經一個半小時手術終於成功,「整個團隊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文末指出,醫務工作者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面對來自境外高風險地區的患者,仍齊心打贏「丁丁保衛戰」。

該文引發中國網友怒火,紛紛認為上海醫療資源緊張,院方卻在此時高調宣傳救了一個外籍人士的陰莖,活該被罵崇洋媚外,也有人表示,這個手術是10多天前做的,站在醫療學術交流的角度來看沒有太大問題,但問題是在當前特殊的時間點發布,而且文筆還如此高調,才會引起眾怒。

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對此證實,確實有進行該項手術,但不接受採訪,目前該篇文章已經被刪除。


转载  自由时报
瞅啥瞅别人?说别人没说你是么?
宣传救高风险地区外籍患者被轰 上海六院删“丁丁保卫战”文章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前晚(31日)在微信公众号以“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丁丁保卫战’”为标题,发布了一则紧急救治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外籍患者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一夜阅读量超过7万。而半个月前,该医院才因疫情和“医护肢体冲突”受到关注。网民认为,该院的“差别待遇”让人无法接受。目前,“丁丁保卫战”一文已经被删除。

根据“新黄河”报道, 上海六院在前述文章中称,在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的“远程”指导下,六院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共同救治了一名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外籍患者。该患者阴茎异常勃起超过50个小时,与镰状细胞贫血关系密切,此类疾病在国内极其罕见。经过全力救治,手术成功,患者康复出院。

文中还提到,这次救治经过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预案,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整个手术及麻醉护理团队采用最高级别的防护。

消息发布后,引起了一些网民的不满,认为“非常讽刺”。网民“隐姓埋名的小明”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你们的差别待遇让我第一次对这个神圣的职业感到羞耻。流产的孕妇,哮喘的护士,你们的肢体冲突,院内传染,领导的讲话,医生和护士见(间)的对立——可悲可耻。”

据悉,有网民对上述文章进行了投诉,根据平台反馈的结果:“经平台核实,运营者已经自行删除”。目前,该文已无法打开。

上海六院半个月前曾因疫情和“医护肢体冲突”事件饱受批评。一名账号为“@挽弦慕苼007”的网民上月发布微博称,自己的妻子是上海六院急诊科的一线护士。院领导未将院内信息彻底公开透明,医院将大量医护人员召回,却并未妥善安排吃饭住宿等问题,当护士们要求院领导将感染者及其家属转移时,院领导却推三阻四,称“这不是传染病”。

有关医护肢体冲突事件,据了解,冲突原因系医生让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护士去病房支援,遭到拒绝。尽管上述说法未得到证实,但也引起了公众对该院管理的担忧。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月14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确认网上传播的有关市六医院急诊部医务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的视频,确有其事。目前医院对此事正在进行调查。

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网站显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创于1904年,前身为上海西人隔离医院,是一家历经百余年积淀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2月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正式并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转载  zaobao.com
瞅啥瞅别人?说别人没说你是么?
我就不多举例了。

反正一个比一个难听,说啥的都有。

当然,六院这事到这还没完,下面才是重头戏。

在被一整个互联网的人骂完以后, 六院泌尿科的人出来 喊冤, 说 六院的骨科全国排名数一数二,一直人满为患,而泌尿科则没有那么急。

最关键的是,这事明明就发生在3月2号,那会儿上海还没爆发疫情,医疗资源也没这么紧张。

也不知道宣传科的人为啥要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发这么一个宣传通稿,他们都觉得很冤,他们在3月2号治病救人还救出错来了?

本来我看到稿件里提到患者10天后的恢复情况猜到不是这周的事情,可能是半个月以前,上海疫情还没那么严重时发生的,结果居然是一个月前的事情。

所以这件事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一边已经完全没有人手了,另一边一堆医生还在那抢救一位外国人的丁丁——事情虽然魔幻,也还没魔幻到那个地步。

但依然有问题。

明明是一个月前发生的事情,为啥要挑现在发这条宣传稿?

明明是一个月前发生的事情,为啥要在里面写“日前”,就好像是刚刚发生一样?

这到底是一次宣发事故,还是有人在故意挑拨矛盾?

到底是不够敏感没有这个意识,还是敌在宣传科?

现在网友已经在往无间道的方向联想了,表示之前六院医护冲突,领导不顾医护安危,小编昨天发这个就是在报复,是在搞加速。

还有人玩梗,表示硬挑在3月31日发,因为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

但我觉得也可能没这么复杂,这就是一次宣发失误。

我仔细看了六院的公众号,他们好像轮流每个科室每周要发一篇类似稿件。

之前骨科发过:

在其他科室的这些报道里,救治的都是中国人,文章里也都提到了“领导很重视,抢救很及时,手术很成功,病人很满意”,感觉这完全是通稿。

可能本来这周轮到泌尿科的,泌尿科的稿子早就写好了就等这天发,一般而言,遇上上海现在的情况应该停发的,结果编辑没这个意识还是发布了,最后 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事情其他医院干不出来,但在六院真有可能。

上海六院是我在上海觉得管理最混乱的一家三甲医院,每次去都觉得那边的叫号制度形同虚设,我必须装作很凶狠的样子,才能在叫到我号的时候不被各种莫名其妙跑出来“有 急事”的人插队。

这件事,骂六院的领导决策有问题可以,骂他们组织混乱也行,说他们负责宣传的人没有意识不配做宣传工作我举双手双脚同意,但连带着六院所有医生一起骂,那就有点过了。

毕竟那些治病救人的医生,也并不知道自己做手术会在一个月后被放在公众号上宣传,被拿到大众眼睛底下烤啊。

发现时间搞错了以后,又有一波网友站出来,指责先前愤怒发声的人太敏感,内心自卑才会看谁都是“洋大人”。

我觉得话也不能这么说。

这些愤怒发声的人,无论措辞如何,其实中心思想都只有一个:要公平。

我们也不指望出台什么“本国人民优先”的法律,那也不现实。只希望外国人来到中国以后不要有特权,要看病就得排队,要住院就得等床位。

这说起来简单,但似乎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不是这样。

比如疫情刚开始那会儿,还记得有留学生回国隔离期间“非要买矿泉水喝”结果被工作人员怒怼教育,然后拍下来热搜的事情吧。

在南京更是有一篇报道,叫 《南京一街道为隔离老外提供暖心服务:帮狗找旅馆 一天送20趟快递》

要知道,南京日报不是什么小媒体、自媒体,而是创刊近70年,实打实的官媒:


然而,这篇报道,他们不但发在网站上,更发在了纸质报纸上:

报道里写道:

有的老外一次只买4片面包,确保每天吃新鲜的,我们就每天送上门;老外要喝桶装纯净水,一次性购买了4大桶,我们就帮他一桶一桶从小区门口扛到楼上;有一位外国友人买了大件物品,没有电梯,我们硬是派了两个人抬上4楼、送进家里;有个小年轻酷爱淘宝,我们有一天帮他送了20多趟快递……

这还是疫情后的事情了,如果再往前翻翻,会发现还有更多,在这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武汉:

所以也别怪网友敏感阴阳怪气,实在是这些年发生过太多事体会过太多事,让人不得不敏感一点。

包括“拯救丁丁”的那篇报道,虽然六院其他病例写成的文章也提到领导很重视,但最多是科室主任。而重视这个外籍患者的是院长、市领导。

在这个节骨眼上,弄出这么一篇文章,被骂不冤。

还是那句话。

我 并不期待工作人员把中国人看得比外国人高,给中国人优待、虐待外国人,我 只 希望能被一视 同仁地对待。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生活。

我想这要求并不高吧。



转载  网易
瞅啥瞅别人?说别人没说你是么?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 发新话题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