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回复 159# 桂花樹


    胡杨,原来有这么美的传说
唉, 如有緣, 星下的我, 願把故事跟你說

看似春秋人添愁, 百度千回淚始乾;
恰遇輕舟乘風去, 落葉封塵來生遇。

前生一幸蝶戀花,來生不知花戀誰。
青蝶獨守奈河橋,淚流成川沒將來

我聞藤纏樹,未聽樹纏藤。樹死藤未休,藤死樹仍生。

妹思君,君念妹,藤愛樹,樹恨藤, 生生死死兩相近, 痛苦, 小愛真的很痛苦。

小愛 痛苦

500c73c9459dc56ca9ba5.jpg
2019-7-9 10:51
有幸生在八月桂花飘香时节,最是爱桂花树了!那个时节,整个世界都香起来了!
祝福
親愛的,可能是太自私。
只為滿足我祈求擁有的慾望,勉強讓你伴陪,苦了你。
對不起,請原諒。

不懂愛你,憑什麼要求你來愛?
不懂愛惜,嗔心膨脹。
反覆思量,是我不適合你!


別說你不配,我又何嘗有給你幸福?卻讓你獨守風雨。
別了,你走吧。
我很好,勿回首。
把你留下,徒添你憂愁。
對不起,請原諒。

追你的弘願吧。
你很好,分離,或許是異夢,或許是上天作弄。
莫笑我癡人說夢話,想倚偎一棵樹。
小餐桌兩份紅茶,朝朝暮暮,如癡如醉。

對不起,請原諒。
他日相逢,你或許壯志凌雲,我或許沈醉蝴蝶夢。
莫笑我癡癡迷濛,待那春風拂臉露華濃。

黎明破曉,雄鷄啼叫。

留住快樂,卻送走幸福。

愛是什麽?

自己在乎的人也正好在乎著自己。

相伴著,慢慢變老,

對也好,錯也好,

雨也罷,晴也罷,

不生氣,不吵架,

互相包容,你我照顧。

不管是朋友,還是愛人,

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

一次不在乎,另一個就會轉身,

一個不用心,另一個就會寒心。

轉身而去,寒心不回,

再深情的表白也暖不了,

再感人的行為也喚不回。

互相珍惜、懂得理解、

信任尊重、寬容忍讓!
讓我陪着你,慢慢老去,爱你的心,留住青春,情作如今;
望你理解我,事事包容,伴我夕陽,同烧一香,三生石旁。

你的足迹,劃破我的夢。
周易、道德经、海德格?李商隐面对生死的深情自白

2020/10/29 — 10:03
AAA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读诗,先解题

我们曾经介绍从李商隐的叛逆与挑机,解释了那些没有题目,名作「无题」诗,向读者挑机的意义。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创体,突破前人命名诗题的方式。不过,李商隐诗也非首首无题,有许多诗作都有提供「阅读定向」的命题,若果我们不懂得其中深意,很难对作品有深刻的诠释。

今次要读的「暮秋独游曲江」,题目简单,却有不少可供细味之处。

首先,暮秋代表了时间,伤春悲秋,秋之暮龄,自然万物迈向终结,萧瑟肃杀。其次,独游,相对与人同行,多了几分沉淀,思索的可能。

最后,曲江为空间,长安八景之一。盛唐时期,皇亲贵族常会在该地开Party,搞手只为打个和。新科进士在曲江有欢迎的筵席,饮酒作乐,李商隐就曾经出席,更和王茂元的女儿一见钟情。

李商隐一生悲惨最爱流泪,或许,在曲江宴席之时,是他难得愉悦的回忆。今昔对比,苦痛磨成绝句,写下一首情理兼具的好诗。

唐诗理趣,别有哲思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盛唐多写景抒情,直至中唐杜甫,诗中多有个人用意,理趣之作渐多。这首哲理诗,是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面貌。没有典故,用字浅白,不必翻开字典也能读得懂,相当平易近人。

正所谓,「边有咁大只蛤乸通街跳」,读多了几首诗,我才发现最难解释的,往往不是烧脑如Tenet的作品。反而,那种一眼看下去,每一个字都懂,好像不过如此而已。当真的要说出自己的心得,却说不上几句。

李商隐孤独看着荷叶,他没有想到要吃糯米鸡,也没有想到这些荷叶做中药值多少钱。诗人之眼,洞破荷叶的生命变迁,在栩栩如生时即看见了其死亡的必然。

诗人感悟,荷叶诞生时那一刻,迈向消亡的遗恨也出现了,到秋天枯萎,正式写下其命定的句号。

李商隐在这两句之中,潜藏了中国文化传统典型的宇宙观,所有的事物都是二元式辩证思维。一即是全,全即是一。生即是死,爱即是恨,完满即是缺憾。

《周易》是这种思维的最佳呈现,共六十四卦,第六十三卦名作「既济」,六四十卦名为「未济」,完结,也是新的开始,万物循环不息的原理通则。老子《道德经》曰:「反者道之动。」也是说明了相近意思,一切事物皆是无时不变、无动不移。

再通俗些,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吉凶相依,像股票一样有起必有落,像国家一样有兴必有亡。

诗人的理趣在于,他从荷叶掌握了生命的本质,「荷叶」代表了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由个别具体的例子,看见宇宙万物的荣枯。

万物一旦成形于此世,已经埋下了「春恨」的种子,埋下了消逝的因。随时而变,老去、枯萎,万物终有灭亡的一刻,成就「秋恨」。生死一体,人类不也无法摆脱吗?

正如海德格的名句:「人是向死的存在。」李商隐千年前的洞见,一再和古往今来的哲人对话。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若说前两句以象征比喻说明哲理,那后两句,即表达了李商隐的深情,诗人有限生命的无奈。从客观万物之变化生灭,走回诗人主观的感性心灵,因为这一切感悟,都源自诗人真实的存在经验。

可能是家人,可能是爱侣,可能是好友,只要我们活得够久,终会面临生命无常的流逝。这份悲情,不因了解生命的必然而减轻半分。

老子曰:「吾之大患在吾有身。」主张人应放下自身的执着。

然而,李商隐却不全然否定这个有限的身体,这份惆怅的情感,「深知身在情常在」 ,起点、终点即使早已注定,但人生百年的过程,又怎会是一句话了得?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曾在丧儿时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常人如你我,如李商隐,也只能紧紧拥抱这些怠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感情又何曾能够有一刻割舍?天若有情天亦老,生死离别,竟是连上天也会无力得衰老的困难。

由「深知」到「怅望」,「恨」正因有「爱」,哲思未能安顿生命,诗人只有惆怅地看着、听着江水的流逝。

作者Facebook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 发新话题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